卷六 兵進雒陽 第二百八十三章 青出於藍(三)(1 / 2)

“天子為奸臣蒙騙,興不義之兵討伐我主。我主曾受先帝托孤之重,豈能容這等宵小作祟,是以出兵至此!”雖然童淵為敵將,但徐晃不敢放肆,“晃聞老將軍忠義無雙,為何不明察原由,偏要助紂為虐?”

童淵不覺有些好笑,指著徐晃說道:“豈不聞‘君為臣綱’,宇信既食漢祿,就當恪守臣節,哪有臣子與天子為敵的道理?今日淵不殺你,你且回去轉告他,讓他自縛入殿,向陛下請罪!”

徐晃震驚了,他此來的任務是保護楊奉,助他勸降禁軍,以解除雒陽城的防備,不曾想反倒碰上童淵“策反”,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嗎?

“這恐怕要讓童老將軍失望了……”片刻的沉默過後,徐晃搖頭說道,“晃已在主公麵前立下軍令狀,誓死護衛楊校尉抵達偃師城下!”

“如此說來,你是不打算接受淵的好意了?”童淵皺了皺眉頭,冷笑道,“敢問將軍,你比偃師城內的張遼如何?”

童淵與張遼交過一次手,對他的武藝甚是欣賞。以童淵行走江湖數十載的閱曆來看,放眼整個天下,張遼之勇也屬武人中的佼佼者!以張遼作比,不是童淵有意鄙視徐晃,而是想讓他知難而退!

不得不說,童淵的判斷能力真的非比尋常,他仿佛已經看穿徐晃的功底:“不瞞老將軍,晃之武藝……比之張將軍確有不足!”

“嗬嗬!”童淵聞言,忽然捋須大笑道,“你可知當日淵與張遼交手的結果?淵未出五分力,便已叫他束手無策。既然你的武藝還不如他,你我還需要比試嗎?”

張遼敗給童淵,這並不是什麼秘密,但童淵連一半的實力都沒有使出便打得張遼毫無還手之力,這未免太不可思議了!細看對麵的童淵,確已滿頭鶴發,難不成他真的是天人下凡?

在武功深不見底的童淵麵前,徐晃所承受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請老將軍……賜教!”

“好!甚好!”出乎意料的是,童淵不僅未怒,反而有些歡喜,“看在你如此勇敢的份兒上,淵就讓你三招,來吧!”

童淵主動做出讓步,徐晃不敢推辭:“那就多謝老將軍了,看斧!”

徐晃之所以搶先出陣,不過是為了試探童淵的深淺,好讓陣中的許褚摸清他的套路,做到有備無患。這場較量本是必輸之局,為了達成初衷,徐晃也隻能放下自尊,坦然接受童淵的好意!

三招之內,童淵隻守不攻,這恐怕是徐晃獲勝的唯一機會。想通這一點後,徐晃當即使出平生絕技,意圖速戰速決!

童淵瞧在眼裏,樂在心間。自他歸隱山林以來,已經很少碰到像張遼、徐晃這樣的高手。放開手腳大打一場,大概是每一位絕世武者的心願。

童淵走神之間,徐晃的大斧已從天而降,而削他的肩胛。按理來說,如徐晃這般的猛將,出招必定是快、準、狠,明明可以偷襲對方要害的,卻偏偏選擇無法實現一擊致命的臂膀,其中的緣由怕是隻有當事人自己清楚。

“不錯,有些火候!”說話之間,童淵順著巨斧劈下的方向,瞬間鑽至馬頸下方,旋即又從另一側穿出,安然坐回到馬鞍之上,“可惜……招式不夠靈活!”

徐晃所用之斧甚是沉重,自然不能像使槍的一般輕鬆自如。在錯馬之際,他隻能攻出一招,這也是童淵如此評價他的原因。

一擊不成,徐晃掉轉馬頭,卻沒有立即進攻:“老將軍的身手果然敏捷,晃佩服!”

“不用客氣,盡管來吧。”童淵也不轉身,背對著徐晃說道,“你還有兩次機會!”

若換作旁人,這等蔑視行為恐怕早已激怒徐晃,但對象是童淵,他就不敢掉以輕心:“老將軍當心了,晃可不會手下留情!”

徐晃說完,拍馬直取童淵背心。待二人相距約十丈之時,徐晃忽然發力,從馬背上一躍而起,合身撲向安坐馬上、穩如泰山的童淵。與此同時,大斧淩空斬下,好一招力劈華山!

雖然背對著徐晃,但童淵對徐晃的攻勢似乎了如指掌:“霸王舉鼎!”

下一刻,信心滿滿的徐晃怎麼也想不到他的力劈華山竟然被擋下了。隻見童淵橫舉長槍,穩穩地接住了徐晃的大斧。千萬不要小看這一招橫槍,若是時機和方位出現哪怕一丁點兒的偏差,那就會被連人帶馬劈作兩半!

不等徐晃心驚,童淵雙手加勁,猛地向上一頂,便將從天而降的徐晃彈出數丈之遠。這一手可不是隨便找個人就能辦到的,童淵不似宇信天賦神力,之所以能在轉瞬之間彈飛徐晃,靠的是多年勤學苦練積攢下來的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