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找對合適的伴侶——做個幸福美滿的女人(4)(3 / 3)

有一部分女人,她們自己過於害羞、矜持,有了自己喜歡的男生,卻沒有勇氣去表白。雖然一直很糾結、苦惱,還是沒有邁出一步,最終還是錯過。

這樣的女人,請鼓起勇氣,就算你主動表白後,遭到了拒絕,你當時的情景也不會比你什麼也沒有做,到最後後悔至極的情況來得強烈些。現在不是男權社會了,主動的一方不代表是弱勢,不主動表白,就是沒有任何機會,隻能擦肩而過,而你勇敢主動地表白了,你就有機會。

適合自己的男人才是最好的男人

很多女人,她們對未來伴侶各方麵都有自己特定的、理想的要求,甚至聲稱“不達標,不談嫁”,以為這樣“精挑細選”後的男人才是最好的。由於自己錯位的擇偶觀,反而沒有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其實女人選擇適合自己的人才是最好的。

如今,現實生活中,有相當多的女人沒有看清所處的社會環境,且沒有找到自己所處的位置。所以,經常會聽到女性們對男人悲觀的歎息聲和對男人消極、極端的言詞,比如“好男人都死光了”、“好男人都絕種了”等。

不可否認,錯位的擇偶觀念,造就了一批批數量可觀的“剩女”。其實不管是女人還是男人在選擇異性前首先要重新認識自己和重新評估自己。從某種程度上說,如今大量“剩女”的出現,有很大一部分是個人原因造成的。

如今,女性自我意識逐漸變強,而且她們當中很多是素質很高的。同時,激烈的社會競爭和日益物質化的社會現實對女人的擇偶觀不可避免的有所影響。住房、私車、婚宴成為當今女性結婚的三大必要要求,最低限,也是非有房的男士不嫁。由於這些,相當一部分女人依舊堅守自己的擇偶高標準,所以她們未來的婚嫁,前途難免有些渺茫。

這種現象,不能隻是持批評態度。實際上,物質化的社會中,無論男女,都對婚姻的目的性更強,功利性心態更突出。女人天生欠缺安全感,在如今社會環境中尤甚。一個女人在結婚前注重物質條件,源自對未來生活信心的缺乏,因此希望至少從物質上得到安全感。

此外,經濟壓力難免造就感情壓力,當今女人苦苦堅持“無房不嫁”的原則,正是出於對生活壓力的懼怕感,是可以理解的。

從目前情況來看,大多數女人通常都要求另一半比自己年齡大(而且也不是大太多),並且在能力、學曆、收入等方麵比自己強,這些都使得擇偶的範圍大大縮小,而且就算有符合條件的,也不一定是最適合自己的。

因此,女人要想擺脫困境,首先要轉變自己的固有觀念。

其一,不必著重看收入水平和物質條件,如果身邊有品質、個性俱佳的男士,甚至可以主動展開追求。

古今中外,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當年卓文君為巨賈之家千金,而司馬相如家徒四壁,卓文君和他仍舊兩情相悅,甚至自己“當壚賣酒”也毫無怨言,成就一段佳話。

其二,不要被年齡禁錮,勇於接受姐弟戀。受傳統思想影響,不少女人遇到比自己小的男士向自己示愛而不敢接受,她們心裏有各種顧慮。然而這是沒有必要的,姐弟戀在目前的社會中甚至應該被提倡。女人要調節好心態,不要在意旁人的眼光,要認同“隻要合適,年齡不是問題”的觀點。

古今中外的姐弟戀不少,而且很多“修成正果”,過得也很幸福。比如馬克思和比他大五歲的燕妮。我國古代曆史上最為著名的當屬萬貞兒,她是明憲宗的妃子,盡管比明憲宗大19歲,但她依舊讓皇帝為她顛狂、癡迷。尤其是現代,科技發達,美容業也發展迅猛,女人可以不必過於擔心年齡問題,隻要注重保養,與比自己年紀小的男士在一起也完全沒有問題。

女人嫁人的條件固然不能太苛刻,但也永遠要有自己的一份原則。如果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人選,也不要單純為了年齡而妥協,不能為了結婚而昏了頭!

生活中,我們常常接觸到這樣的例子,有的女人年齡大了,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人,隻好湊湊合合嫁個不滿意的男人,然而,沒多久就鬧離婚。這樣為了結婚而結婚的女人,多半會成為婚姻中的怨婦。

當然,如果女人比較執著,寧缺毋濫,還未遇到適合自己的人,那麼不妨就坦然地接受“單身生活現狀”。你生命中的真命天子,總會有一天出現。

從某種程度上說,選擇伴侶就像購物買東西一樣。有的女人不求最好但求最貴,有的女人隻求美觀不求實用,還有的女人覺得物有所值即可。女人選擇怎樣的男人才是最好的呢?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人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