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如花,嬌豔動人,卻不長在。所以對於女人而言,選擇一個什麼樣的伴侶,就是選擇一種什麼樣的生活。女人一生最大的事情莫過於能否嫁給一個好老公了。如果嫁的老公不好,那婚姻就是墳墓,如果嫁的老公很好,那婚姻就是天堂!
因而,想要做個幸福美滿的女人,一定要找對合適的伴侶哦!
結婚生子是女人一生中少有的“大事”。所以麵對擇偶時,女人一定要頭腦清醒,足夠理智,要知道幸福才是第一位的,千萬不能做傳統婚姻觀念的仆人。
傳統觀念一:門當戶對。
傳統婚姻,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最看重的就是門當戶對了,包括雙方的家庭條件、教育背景、生活習慣、學曆、工作等,然而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感情。很多女人骨子裏雖然讚同這個觀點,但還是有不少人與所謂“門當戶對”的人組成了家庭,結果雙方因性格不合,人生觀、世界觀不同,彼此對對方期望又很高,那麼婚後女人的生活也就可想而知了。
傳統觀點二:夫唱婦隨。
“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婚姻家庭觀在現代社會仍占有很大比例。傳統婚姻提倡夫唱婦隨,即一主一從,當出現不能協調的問題時,女方必須聽從男方,所以很多男人有“大男子主義”傾向。原則上,男女雙方地位是平等的,家庭中雙方都有發言權和決策權。然而具體到每個家庭,就會有很大不同,雙方能力不同,可能一方更具有決策能力,為了整個家庭利益著想,就從善如流好了。然而如今,女性能力和獨立意識越來越強,在家庭中有時候更具有決策能力和判斷力,這時候女人自然不能放棄。
傳統觀念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在孔夫子教導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觀點根深蒂固。女人雖然有生命延續的責任,然而女人不是生產工具,女人結婚不一定選擇生孩子,不能生育的女人照樣可以結婚,尋找自己的幸福。社會中“無性”婚姻和“丁克”婚姻的存在和流行,不必大驚小怪,雖然這是比較爭議的話題,然而這表明女人的選擇性多了一些,空間更大了,女人有生孩子的權利,也有不生孩子的權利。
傳統觀點四:結婚必須舉行婚禮。
傳統婚禮綜合了風俗、麵子、人情等等太多問題,在現代社會中更是演變成一項巨大的工程:挑選吉日、發請帖、訂酒席、找婚慶公司等,而且每件事情都要關心到細枝末節。更要命的是,如今青年男女鄙視千篇一律的方式,所以婚禮方式更是千奇百怪。跳傘婚禮、蹦極婚禮、海底婚禮、台秀婚禮、玫瑰宮殿婚禮……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個性”婚禮,要麼花費不菲、成本巨大,要麼設計繁複、需配備專人事前培訓並跟蹤服務。
很多適婚男女,在經曆了感情長跑之後,一個現實的問題擺在了麵前:沒有房子,沒有車子,沒有太多的存款。一定要大張旗鼓辦婚禮嗎?“裸婚”行不行?
其實婚禮的形式何其多樣,女人完全可以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辦一個自己想要的婚禮。女人要懂得,婚姻的幸福不在於結婚的形式,而在於平平淡淡中見真情。
傳統觀念五:婚後女人要以家庭為主。
很多女人有“婚前恐懼症”,結婚意味著結束單身,意味著要組織家庭,意味著以後的人生從此不同。她們一直憂心忡忡,擔心自己會因婚姻而“貶值”:家庭會拖事業後腿嗎?婚後還有大把時間陪“死黨”嗎?結婚後少女變少婦還能向誰展示魅力?還會有那麼多人喜歡自己嗎?其實女人在婚姻中獲得的遠比失去的多,婚姻並不會使自己貶值,反而賦予你更多資本。女人失去的可能隻是青澀與幼稚,獲得的是成熟和幹練,成為職場中或是朋友圈中更值得信賴的人。樂觀一點,聰明女人,嫁了一位好丈夫之後,意味著你將附贈到一位老師、前輩、兄長、知己、情人、保鏢……
傳統觀念六:夫妻同生共死,“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如今最令人感動的結婚宣言是什麼,不是被人讀過千萬遍的“不論境遇好壞,家境貧富,生病與否,誓言相親相愛,至死不分離”,而是“愛到你不愛我的那天”、“我們的愛能走多遠我就有多忠誠”。婚姻的真相絕不是虛構的童話,隻是女人需要更真誠、更理性的誓言罷了,而不是“天長地久”這種不成熟的承諾,因為隻有能信守的承諾,才是有意義的諾言。隻有承認婚姻中可能存在的種種變數,才能在事前以積極的方法應對,防患於未然。當愛情不在了,甚至親情也不存在,女人還會繼續守望名不副實的婚姻嗎?所以女人要理智對待,能相伴到老最好,不能的話,輕鬆退出,給彼此留下追求幸福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