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張晴是一個生產保潔用品的公司的業務員,公司產品不錯,銷路也挺好,就是無法及時收到回款。所以當時公司最大的問題就是討賬。
有一位客戶,買了公司10萬元的產品,但總是以各種理由不肯回款,公司派了多批人去討賬,但是都無功而返。當時張晴剛上班不久,就被派去討賬。她軟磨硬泡,想盡了辦法,最後客戶終於同意給錢,叫她兩天後來拿。
兩天後,客戶給了她一張10萬元的現金支票。
而當她高高興興拿著支票去銀行時卻被告知,賬上隻有99000元。很明顯,對方耍了花招,對方給的是一張無法兌現的支票。第二天就要放假了,如果還不兌現,不知還要拖延多久。
遇到這樣的情況,一般人可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張晴想了想,從自己錢包裏拿出了1000元,存到了客戶公司的賬戶裏,這樣一來,賬戶裏就有了10萬元,她立即兌現了支票。
張晴帶著10萬元回到公司後,公司領導對她大加讚賞。以後她在公司中不斷取得成績,受到重用,幾年後當上了總經理。
巴爾紮克說過,“一個能思考的人,才真正是力量無比的人”。就像上麵故事中的張晴一樣,作為女人,不能隻做直線思考,更不能一條道走到黑。放棄固執,適時變通,是一種人生智慧。試想一下要走的路確實走不通的時候,怎麼努力也是白費工夫,這時你仍堅持下去,顯然是徒勞無功;另外要走的路可以走通,隻是所付出的代價太高昂,與所得完全不能成正比,這時你得不償失地堅持下去,豈不更是自找苦吃。
成功有賴於意誌,但還要有一種素質,就是適時變通的靈活性,在該變通時選擇及時變通,並不意味著草率放棄,可理解為另一種意義上的堅持,可稱之為行之有效的堅持。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女性朋友以靈活變通的思維處理事情的例子處處可見。
一位婦人走到賣西紅柿的攤前問:“多少錢一斤?”攤主回答:“兩塊五。”那位婦人挑了三個西紅柿放到秤盤裏。攤主說:“一斤半,三塊七。”婦人說:“我就做個湯,不用那麼多。”說著就去掉了個兒最大的那個西紅柿。攤主迅速地又瞧一眼說:“一斤二兩,三塊錢。”
旁邊有路人看著,心想,怎麼這西紅柿越大越不壓秤,難道那個大西紅柿是空心的?實在看不過去了,就提醒婦人說:“他稱的不對。”沒想到那位婦人對旁人擺了擺手,毫不在意,伸手就往外掏錢。
攤主見婦人如此爽快,索性拿眼睛瞥著路人,一副得意洋洋的樣子。不料那位婦人並沒有拿攤主已經裝在塑料袋裏的兩個西紅柿,而是拿起剛才去掉的那個大的,放下七毛錢,扭頭就走……
女人要樹立“變”的思維,每一次“變”,都是為了更好更快地實現自己的目標。作為女人,隻有不斷地轉換觀念、改變思路,選擇適時變通,才能讓自己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相信太多的女人都會感覺生活忙碌,然而即使忙碌一天也常常沒有充實感,因為她們沒有找到生活的真正目的。如果希望重新理順自己的生活,那麼選擇做你自己!
女人為什麼總覺得自己忙忙碌碌卻沒有成就感,沒有滿足感呢?很大一個原因是因為物質世界有太多的誘惑,讓人急切地想要得到,所以我們一會兒做這,一會兒做那;一會兒扮演這個角色,一會兒扮演那個角色,直到有一天發現自己像上了發條的表針在不停地轉圈,想停卻根本停不下來。所以,我們總會逐漸明白:過分追求“擁有一切”,“做完所有的事”使我們的現實生活像在執行一個永遠不會停止的程序。然而生活是用來享受和熱愛的,我們一直在背道而行,所以,現在請你卸下發條,看看你的周圍,隻要你細心,就會發現你擁有的其實比自己想像的要多得多。而且,你也會認識到:你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可以成為你想要成為的人,並且過輕鬆的生活,你可以是成功的、快樂的,你不必掙紮,不需要過度疲勞和擔著沉重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