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小說家米蘭·昆德拉曾說:“女人的一生,就是從上一個家到下一個家。”她們可以是父母的女兒,也可以是孩子的母親,隻是在從一個家到另一個家的過程中,才完成這種角色的轉變。因此,這當中牽涉到很多關於選擇的智慧。
根據選擇的不同,有的女人成為了下屬的上司,過著統籌全局的決策型生活;有的女人成為了上司的下屬,過著風風火火的執行型生活;而有的女人,則成為了家的主人,過著相夫教子的家庭型生活。所以,才出現了有的女人覺得快樂,有的女人覺得幸福,有的女人覺得滿足,有的女人覺得辛苦,有的女人覺得充實,有的女人覺得空虛這些分歧。
其實,每個女人從生下來的那一刻起,生活於她們都是一樣的。之所以出現這些感覺上的分歧,隻是因為她們各人選擇與放棄的方向、方式、內容、目的不同而已。
人們常說“選擇與放棄,是一種心態、一門學問、一套智慧”。心態也好,學問、智慧也罷,總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必然麵臨著生活與人生處處需要麵對的關口。在這些關口中的選擇,成就了各人各異的生活。也許是昨天的放棄決定了今天的選擇,也可能是明天的生活取決於今天的選擇。但人生如演戲,而每個人又都是自己的導演,所以自己的生活由自己的選擇決定。
事實證明:隻有學會選擇和懂得放棄的人,才能贏得精彩的生活,擁有海闊天空的人生境界。這句話對一般人適用,對女人來講,更實用。
秋瑾說“芸芸眾生,孰不愛生?愛生之極,進而愛群”,意思是說:天下這麼多的人,有誰不愛惜自己的生命而去生活啊?可是在當珍愛自己的生命生活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時候,他就會得到升華,進而去熱愛生活中的每一個人。因此,秋瑾才會在革命年代毅然拋棄家庭、拋棄舊封建藩籬,為了革命犧牲自己。
作為女人,她放棄了溫室般的家庭生活,放棄了賢淑的“婦女”形象,卻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革命”這條道路。雖然,從傳統意義上來講,她不僅不是個好媳婦,好母親,還最後被捕犧牲對不起生她的父母,但就國家、民族利益層麵上來說,她卻是千千萬萬中國人的榜樣,更是中國婦女的榜樣。她的精神,她為革命做的貢獻永垂不朽,因而永記中國史冊。我們後人評判的時候,隻會對秋瑾崇敬、讚揚有加。
在談到女人的選擇時,很多人都習慣性地將話題聯想到了“愛情”、“家庭”之類的事情上,這是很狹小的眼光。女人作為一個龐大的社會團體,作為一個占據“半邊天”的團隊,她們不該將傳統意義上“振興民族”、“繁榮國家”這些大任推卸到男人的肩膀上,自己躲在家庭的小環境下生活。相反,在越來越提倡男女平等的年代,女性朋友們該更多地涉足大事,立誌高遠,彰顯女性的豪氣。
在中國古代,就已經出現了很多這樣的奇女子。她們選擇和男人一樣地生活,胸懷大誌,心係國家,倔強地衝破封建的藩籬,演繹著一段段讓後人驚詫的傳奇。
南宋時期的李清照就是其中一位。她出生於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家庭。父親李格是進士出身,著名大學士蘇軾的學生。母親是狀元王拱宸的孫女,也很有文學修養。良好的家庭環境並沒有讓她同那些同時代的大家閨秀一樣,整天隻知道遊樂嬉戲、擦脂抹粉,目光短淺。況且,那是個標榜“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時代,而她居然能熟讀經史,擅長文辭歌賦,甚至學男人舞文弄墨。
正是這種寧願選擇“智慧”,放棄“庸俗脂粉”的選擇,才讓曆史上出現了諸如“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樣優秀文辭的出現,也才讓李清照這名女子在曆史中占有了一席尊位。
所以說,對於女人來說,選擇是多麼具有智慧的一件事情。合適的選擇收獲的不僅僅是生活的富足與感受上的開心幸福,還有人們的尊敬與仰慕,曆史的讚美與永存。人的一生,那麼匆匆,女人可以引以為傲的美麗容顏也很快就會逝去。如果在這匆匆的一生中能在世上留下曾經到過的足跡,印下自己曾經美麗飄逸的模樣,這對女人是一種最大的榮譽。
經營智慧,比經營美貌更重要
這個世界上,很多有著卓越成就與名聲的女人,很多過著開心而幸福生活的女人,很多感覺充實而自信的女人,她們不一定擁有出眾的外貌,但她們都擁有著一種別樣的財富,那就是“智慧”。
都說人生就是一個個困難選擇的過程。以後的人生旅途,很大程度上就是我們早期選擇的結果。所以,在大千世界上,麵對紛繁複雜的一切時,要學會智慧地選擇。當然,這裏所謂的智慧,並不是指普通意義上的對與錯,而應該含有更深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