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大家對這樣一個故事並不陌生。
有一天蘇格拉底帶領幾個學生來到麥田邊。這時正值成熟的季節,地裏滿是沉甸甸的麥穗。蘇格拉底對學生們說:“你們各順著一行麥田,每個人摘一個自己認為最大、最好的麥穗。不許走回頭路,我在麥田盡頭等你們。”
學生們出發了。每個人都在麥田中十分認真地選擇著自己認為最大、最好的麥穗。等他們到達麥田的另一端時,蘇格拉底已經站在那裏,等候著他們。
“你們都選擇到自己滿意的麥穗了吧?”蘇格拉底問。
學生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沒有一個肯回答。
“怎麼啦,你們對自己的選擇滿意嗎?”見他們不吭聲,蘇格拉底又問了一句。
忽然,一個學生請求說:“老師,讓我再回頭選擇一次吧!我剛走進麥田時,就發現了一個很大、很好的麥穗。但是,我總想前麵也許會有一個更大、更好的。可當我走到盡頭後,才發現再沒有一個麥穗比第一次看見的更大、更好了。我能不能回去摘下那個最大、最好的麥穗?”
另一個學生也緊接著說:“我走進麥田不久就發現了一顆最大、最好的麥穗,便急忙摘下了。但我往前走時,卻發現前麵有許多比那個更大、更好的麥穗,原來我摘的不是麥田裏最好的。老師,讓我重新再選擇一次吧!”
其他學生也紛紛請求再選擇一次。
蘇格拉底搖了搖頭:“孩子們,你們不會再有第二次選擇了,人生就是如此。”
人生的機會是十分有限的,很多時候,我們往往隻能在某一時刻選擇一樣東西,不論是道義還是感情。盡管無法看到未來是什麼樣子,但奢求預期中的更為理想的目標而放棄來到眼前的機會,機會就不會再出現。因為很多世事與感情經不起錯過與等待,最終隻會是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悲涼,是日後無法回頭的遺憾。
給你做一道題,看你能否做出智慧的選擇:
你開著一輛車在一個暴風雨的晚上經過公交車站,車站內有三個人正在焦急地等待公交車的到來,一個是重病的老人,一個是曾拯救過你生命的醫生——你一直都想報答他,另一個是你一見鍾情的異性。但你隻能用車拉一個人,在麵對這樣選擇的情況下,你會怎麼做?
三個答案中好像每一個都很有理由,選老人,因為你希望挽救他的生命;選醫生,因為你應該報答他;選異性,因為這可能是你唯一與他相愛的機會。
到底選誰?看起來這是一個極其棘手的問題,但是等你聽到答案後,你可能就會大夢初醒:把車鑰匙交給醫生,讓他帶著生病的老人去醫院,而你則留下與你一見鍾情的異性一起等候公交車。
這個答案的確是非常的簡單,但是大多數人卻不會想到它。這是因為他們本能地隻從自己開車拉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了,並沒有想過把自己和車分開來,因此不能從最簡單的角度出發,尋找最理想的解決問題的方式。
其實隻要你稍微動一下腦筋,把車當成普通的交通工具,並將原題改為這樣一道題目:
有四個人,一個著急去看病的老者、一個需要搭車的醫生、一對也在等車的一見鍾情的男女,還有一輛可以承載兩個人的車,請問應該讓哪兩個人去乘車?如果這樣問,那問題的回答就會變得非常容易,如果按兩人一組的形式分組,那一對男女是不能分開的,所以是一組,而剩下兩個人恰好也是非常合適的一組,那麼哪一組乘車呢?愛情可以等待,病魔卻不可以,所以答案顯而易見:讓第二組乘車,這道題目就是這麼簡單。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智慧選擇的重要性,尤其是麵臨這樣的選擇時要想得到什麼東西,就必須舍棄另外一些東西,貪心的人有時候隻會一無所有。在上麵問題的智慧答案中,你既得到了愛情,又得到了感恩的機會,還得到了做善事的機會,聰明的人會做出這種選擇。
由此可見,對女人來說做出一種智慧的選擇是十分重要的。在我們漫長的人生道路上,也會充滿各種各樣看起來複雜無比的問題,但這並不意味著經受它們會很痛苦,隻要我們學會巧妙地思考,學會安排取舍,這些難題就會隨著我們的智慧迎刃而解,我們的人生也就會充滿陽光。
放棄不是夢想的終結者,而是新機遇的集結號
生活其實很簡單:東西丟了,找一下,實在找不到,就忘了它,去找下一個。聰明的女人會懂得對眼下的情況做出權衡,該執著時執著,該放棄時放棄。不會審時度勢的女人往往會走進死胡同,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堅持,而是一種偏執。隻有衝破原有的禁錮,才能獲得新生活,繼續尋找自己的夢想。因為,有時候放棄也是一種智慧,這裏不行,我們還可以到別處去尋找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