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忍耐是寂寞的另一種詮釋(1)(3 / 3)

俞敏洪人生中的第一個低穀,是他高考失利。他參加了三次高考:第一次高考,他的英語隻考了33分,這離他的目標——北大西語係相差太遠;第二年高考,盡管俞敏洪的英語成績有所進步,但依然名落孫山;第三年高考,俞敏洪終於考上了夢寐以求的北大。

俞敏洪在人生的第一次低穀中花費了三年時間,這對於當時隻有十幾歲的他來講,不得不說是一次非常大的考驗。而他在這三年裏,首次嚐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鹹:失敗、不被人理解的孤獨、寂寞和成功的喜悅。可以說,這次低穀帶給俞敏洪的體驗是終身難忘的。正是因為他經曆並且走出了人生中第一次寶貴的低穀,俞敏洪才將“追求卓越、挑戰極限、從絕望中尋找希望、人生終將輝煌”作為新東方的校訓,期望以此激勵廣大的新東方學子麵對低穀和人生中的絕望,在忍耐中積蓄自己的力量、點燃鬥誌、尋找希望,實現人生的價值。

他人生中的第二次低穀是他申請留學失敗。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中國出現了留學熱。在這股熱潮中,俞敏洪的許多同學和朋友都希望能夠到國外學習更多的知識,體驗不同的教育方式,都在爭相出國留學。俞敏洪與他們一樣,也在為出國留學而積極奮鬥。但是,中國形勢在1989年出現了較大的變化,美國對中國開放的留學名額受此影響而迅速緊縮。此後,中國赴美國留學的人數大大減少。盡管俞敏洪想出國留學,但由於這個原因以及他在北大學習成績並不優秀,他的留學夢在經過三年的努力後付諸東流。

被北大“踢出”門外,是俞敏洪人生中的第三個低穀。在申請留學失敗後,俞敏洪為了生計到北大外麵做兼職教書。但他這一舉動觸犯了北大的利益,受到記過處分。俞敏洪不得不離開北大。可以說,此時的俞敏洪已經跌到了人生的最低點。但是,俞敏洪並沒有被這樣的低穀以及低穀後的寂寞擊敗,他在這次的低穀中找到了他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轉折點,一飛衝天。這個轉折點就是——創辦北京新東方學校。

1993年,俞敏洪在離開北大兩年後,創辦北京新東方學校。這一舉動是他在經過近兩年的沉寂、忍耐和積澱的寂寞之後做出的決定。在旁人看來,陷入人生第三次低穀的俞敏洪前途是暗無天日的。但他卻並沒有像其他人想象中那樣過著萎靡不振、毫無鬥誌的頹廢生活,而是選擇忍耐寂寞,勇敢地走出低穀。因為他知道,當一個人在處於低穀中時,正是心理最脆弱的時候,很多人在此時因為懼怕寂寞而自甘沉淪、沒有一個平和的心態去麵對人生的低穀和寂寞。在俞敏洪看來,人生就像一把鋸齒,每個人都有處於巔峰和陷入低穀的時候。因此,他將這次低穀看成是對自己生命的一次磨煉,會讓自己在寂寞和失敗中成長。在這兩年時間裏,俞敏洪就像是一隻生活在黑暗中的土撥鼠,盡管看不到未來光明的路途,卻憑借著自己超乎常人的忍耐力,最終尋找到了一條通往光明的道路。

北京新東方學校的成立,不僅讓俞敏洪走出了人生低穀,更讓他登上了人生的巔峰! 在新東方成立後的第七年,俞敏洪成立了東方人投資有限公司,進一步向教育產業化運作方向邁進。同年,新東方與聯想合作,成立了聯動偉業科技發展公司,這標誌著新東方的遠程教學模式開始運作。2006年9月7日,新東方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中國民辦教育企業中第一個上市的公司,開創了民辦教育發展的新模式。2009年9月,新東方占有全國70%以上的出國培訓視察率,堪稱中國英語培訓領域內的龍頭老大。俞敏洪也因此獲得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民盟中央教育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等身份。除此之外,他還被廣大中國學生親切地稱為“留學教父”。

從這個角度看,俞敏洪現在的輝煌是他人生中的三次低穀給他的機會。就如同他所說的那句話一樣:“一個人如果能夠經受住生命的磨難和寂寞的考驗,那麼他一定可以成長,這正如同腐朽的土壤往往能長出最鮮活的植物一樣。盡管土壤已經腐朽,但它為植物毫無保留地提供了營養。低穀固然是人生中的一道坎,但在低穀可以磨煉我們的意誌和忍耐力,我們在忍耐著低穀中的寂寞時,會尋找到更多的走出低穀的機會。隻有我們在低穀中不放棄希望,心平氣和地麵對寂寞和失敗,才能永遠充滿希望,最終我們將變得更加成熟,才能收獲成功。而過去的低穀和低穀歲月中的寂寞也將成為我們生命中的無價之寶,永遠珍藏在我們的記憶中,成為我們成長的一盞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