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北海(求支持!)(2 / 2)

側麵書頁的灰塵無疑證明了這一點。

如此迥異的情況,這正常嗎?

他突然升起強烈的好奇心,無論是對韓錦程這個人,還是日常的生活舉動。

正常的普通人會隨便介入他們地下特情人員的事件中嗎?

尤其是,韓錦程如此的冷靜。

胡瑞龍吹了下灰塵,看向封麵,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北平震東印書館出版印行,這行小字第一時間映入了他的眼簾。

盡管諜報經驗不豐富,可胡瑞龍終究受過訓練,最是在意細節,隨後,他看向書麵的名字,北海閑詠。

等等,北海閑詠?

北海?

記得兩年多前北方局傳來通告,一位代號‘北海’的同誌阻止了一場日本對華的陰謀,意圖挑起戰爭的腳步被拖延,‘北海’同誌犧牲。

地下特情人員因為工作的特殊性,即便是犧牲,最多也就是內部小範圍的開一場追悼會,很少會大範圍的通告,故而這條信息胡瑞龍記得很清楚。

他還暗自佩服過‘北海’同誌的壯舉,能夠瓦解敵人的陰謀,實在了不起。

這條通告並沒有詳細的內容,胡瑞龍理解這些,現在,這個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又出現在他的眼前,不免勾起了胡瑞龍的連連猜想。

......

韓錦程離開家門,就快步向報社走去。

星漢市有大大小小二十來家的報社,若是再加上一些三無小報,數量更多。

不過用規模來劃分的話,體量較大的隻有四五家,比如申報、聯合日報在星漢市建立的分社,再就是本地的星漢日報、晚報,餘者,都不是百姓感興趣的主流報紙。

如申報在1872年就已經創辦了,那個時候,還是前清同治十一年,最早的時候,是由英國商人出錢創辦的,隨後幾經易手,最後在1912年被國內著名的民主人士史量才接辦,隨後在新聞業務和管理方麵作了一係列的改革,引進先進設備,注重廣告業務開拓,到1915年後,申報刊登廣告的版麵甚至大於新聞版麵。

1916年申報日售1萬4千份,1917年日售2萬份,1922年成為實力雄厚的大報。

別說現如今申報的銷量如此多,就算是早期日銷售量僅有600份的時候,也有著巨大的影響力,著名報人徐鑄成回憶錄《報海舊聞》中有記載:“《申報》幾乎就是報紙的代名詞,人們包東西時常說‘拿張申報紙來包包’。”

此言足可見其地位如何。

隻不過在星漢市的申報乃是分社,上海才是總部,所以星漢市刊發的申報都會把上海部分的廣告等版麵去除,換上星漢市的本土版麵,故而發行時間要比上海晚上一天,是隔天後發行。

這幾家主流報紙也各有側重點,申報的新聞版麵會主要報道全國範圍的新聞,而聯合日報會以國際形勢為主,國內局勢為輔,間雜一些時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