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以隨意出入學校教師人員的辦公室,打下手之餘,不少雜誌、報刊都可以借閱,這也算一種福利了,畢竟去買,他可買不起。
《逸經》是文史半月刊,1936年3月在上海創刊,不少知名學者都在上麵發表過文章。
比如周作人的《日本雜事詩》、林語堂的《與又文先生論逸經》、《中國人與英國人》、老舍的《像片》、謝冰瑩的《夜間行軍》、《世界變了》等。
五十六中經費、預算有限,在國語文學上,隻訂了《逸經》和《青年界》,每一次報刊郵寄過來,韓錦程的心都好像被無數手指抓撓一般,因為他還得等上七八天才能看到。
這些報刊都是最先送到校長室,隨後發給學校的教師。
喜歡看《逸經》的老師,大概有有六位,但每一期都急迫上手觀看的,隻有胡瑞龍老師,隨後,周長安會第二個看。
一般輪到韓錦程的時候,都在最後一位。
不過能夠免費看到這些他喜歡的內容,韓錦程已經十分滿意、特別知足了。
“呦,錦城來了?這麼熱的天,難為你跑這麼遠。”
胡瑞龍笑著說了句,隨後指了指角落的凳子,示意韓錦程坐下歇歇。
周長安也跟著說道:“你先喝杯水,不忙,今天你把那些教程整理一下,再把上麵的通知貼在各教室。”
韓錦程禮貌的說謝謝,他並沒有去歇著,此時已經臨近中午,隻是去辦周長安說的那些,的確費不了多少時間,但他這個行政綜合秘書,還要負責三個教師辦公室文件的整理、桌椅擺放以及衛生狀況。
若是值班的李主任在,他還要去李主任那裏報道,把教務主任辦公室和校長辦公室整理、打掃一下。
李主任叫李容,四十多歲,是教務副主任,本身文化水平不高,但卻是五十六中校長的親戚,進入五十六中後,一直負責後勤采辦、檔案管理、學校風氣糾察、治安等工作。
李容是校長的親信,所以有校長辦公室的鑰匙。
韓錦程能討來這份工作,胡瑞龍老師的確幫了大忙,但最後拍板的,卻是李容。
學校給他的開支是一個月十塊錢,不過李容扣下了三塊錢,韓錦程裝作不知道,從未在人前多話、生事,算是合了李容的意,他才能把這份工作牢牢攥在手中。
畢竟,他需要錢,但若是出去工作,在還沒有畢業的情況下,是找不到什麼好工作的。
他倒不在乎做體力活,可是費時費力不說,還影響學業,不到萬不得已,韓錦程不想離開學校。
他已經把學習當做了擺脫命運的橋梁,怎肯溺水下遊?
李容因為三成的回扣,也一直沒有找韓錦程的麻煩。
三塊錢對李容來說,隻能算小錢,一點都不多,他這個教務副主任是副科級別,除去學校開的工資之外,還能在政府領一份補貼,再加上吃拿回扣,每個月妥妥進賬小一百,若是五十六中采購物品的時候,他還能多拿一份,進賬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