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機遇鑄造音樂人生——郎朗:鋼琴家(2 / 2)

郎朗把這位老師稱為“發脾氣”教授。她不欣賞郎朗的鋼琴演奏,還經常向郎朗發脾氣。她說郎朗不理解作曲家的意圖,節拍不對,短句劃分不自然;他說郎朗琴彈得像個到最後自殺了事的日本武士,像個種土豆的農民,像沒有味道的白開水。對於這些評價,郎朗感到很挫敗,在沈陽的成就感瞬間消失了。他開始向父親抱怨,父親對他吼叫著說:“你不需要喜歡她,你隻要聽她話就行”。當然他也會激勵兒子。“如果你練得再勤奮些,你最終會讓老師高興的”,在那段被人否定的日子,這是他對兒子最常說的話。

艱苦的環境,長時間的練琴,郎朗都能忍受,但他無法忍受達不到老師的期望。在沒有一絲暖氣的公寓裏,郎朗穿上厚厚的幾層衣服經常練琴到深夜。他用彈琴帶來的熱力溫暖自己的雙手。他說那時常常彈琴彈到深夜,一是為了得到老師的肯定,二是不想太早上床,因為床上太冷,凍得睡不著。父子倆的艱辛,並沒有獲得老師的肯定。

北京的春天沙暴肆意,雷聲轟鳴,郎朗和他的父親得到了一個讓人崩潰的消息,“發脾氣”教授不願再教授郎朗鋼琴。郎朗的淚水盈滿了眼眶,父親的眼圈也變紅了。雖然他們百般請求,但教授還是拒絕了。

別的同事的小孩都考上中央音樂學院,郎朗曾是沈陽彈鋼琴彈得最好的小孩,現在卻被拒之門外,父親覺得很沒麵子。一天,郎朗因在學校排練沒能按父親規定的時間回家練琴,郎國任壓抑了多天的心情瞬間崩潰了。他要求郎朗要麼吃藥、要麼跳樓而死。郎朗奮力反抗,當他自殘自己的雙手,哭著對父親說:“我恨你,我再也不會練琴了,隻要我活著,我就永遠不會再碰鋼琴”時,父親才醒悟過來,父子倆抱頭痛苦。

當郎朗準備放棄鋼琴時,小學的老師和同學給了他堅持下去的希望。當他跟音樂老師說他不再彈鋼琴時,同學和老師都說他彈得很好,拽著、拖著他到鋼琴前,讓他為他們演奏。彈完一曲,郎朗的心裏特別高興,話都說不出來,從難受轉成激動,想當鋼琴家的想法又回來了。如果沒有這一幕,真難以想象,現在的郎朗是什麼樣子。

機遇垂青

郎朗繼續著他的音樂夢想。11歲,獲德國第四屆青少年國際鋼琴比賽第一名,並獲傑出藝術成就獎。從此,他一路順風順水。13歲,獲第二屆柴可夫斯基國際青年音樂家比賽第一名,同年應邀與新組建的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合作,在開幕式音樂會上擔任鋼琴獨奏,時任國家主席的江澤民作為嘉賓出席;14歲考入著名的美國科蒂斯音樂學院,師從著名的鋼琴大師院長格拉夫曼。3個月後,與國際著名的IMG演出經紀公司簽約。1999年在芝加哥拉維尼亞音樂節上,郎朗因緊急替代生病的鋼琴演奏家安德裏·瓦茲而一舉成名。第二天,世界改變了。美國主要媒體都報道了這位中國少年在音樂節上的精彩表現,《芝加哥日報》甚至稱其為“音樂史上的奇跡”。

在一個星期內,美國五大交響樂團:紐約、舊金山、洛杉磯、波士頓、費城交響樂團都打電話來要求跟郎朗合作。柏林愛樂樂團等歐洲頂級樂團也紛紛向他拋出橄欖枝。老布什成了郎朗的粉絲,小布什邀請他去白宮演奏……

現在郎朗成了空中飛人,每年一百多場世界演出。成名後,郎朗仍堅持每天數小時的鋼琴練習,不斷精益求精。他堅持走自己的路,形成自己的演奏風格。

回顧自己的一舉成名,郎朗認為是自己的從小積累在機遇來臨時的完美表現。郎朗說如果沒有多年的積累,沒有長時間的訓練,沒有經常的舞台經驗,及在機遇來臨時的好好把握,他可能還要奮鬥很多年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績。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郎朗。

《郎朗千裏之行:我的故事》郎朗。

煙台家教網:《從鋼琴家郎朗的成功看才藝培養》2010.4.29。

花花網:《鋼琴家郎朗痛苦學琴路》29.9.18。

中國新聞網:《鋼琴家郎朗做客中央電視台<麵對麵>對話主持人王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