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魔法與能量(2 / 3)

負世界本源為了自身世界的發展,影響黑洞吸收一切正能量反饋給自身。

可是負能量也會淫滅。

當淫滅後以正能量存在,負能量世界排斥一切正能量。它們所在的宇宙,其中負能量形成的恒星消耗完就會以負能量與正能量之間存在,因為這種究極體在正能量宇宙隻是噴吐狀態,仿若地球所說的白洞。

白洞連接世界本源,把負能量轉化成正能量反饋給世界本源。

宇宙與負宇宙各自排斥對方,搶掠對方,也反饋給對方。這樣,宇宙就會生生不息。

(注意:黑暗與死亡不是負能量,這是正能量以另一種形式存在,它本身還是正能量。)

然而這些能量又是什麼所組成的呢?楊億毫不知道,也許他永遠都不會知道。他的真視之眼又告訴他,那些暗綠色像是一個個字符?

但他最在意的卻是世界樹。

規則影響著世界本源,影響著宇宙萬物;法則影響規則,世界樹影響法則。

他不知道,到底是魔武紀元入侵了世界樹,還是世界樹把魔武紀元扯拉進來。但魔武紀元裏的一切都被具現了!

還有一個問題,資料裏也不多。

那就是“意識體”。

意,是精神,稱精神體,是一種特有的能量體。但是不可以存活在有光能量覆蓋的地方。體,叫肉體,是能量以另一種形式組成,可以保護精神體,隔絕光能量傷害。識,叫思維體,它可以像紐帶那樣,在精神體與肉體之間溝通與協調。

這樣就形成了動物。如果肉體消亡了,意識就是靈魂,沒有了肉體,靈魂會很快完全消失。

楊億毫低頭沉思,難道說我的肉體在地球,沒有了“識”,就是死亡。而這“識”是在魔武紀元裏,虛擬了“意”和“體”,到蓋亞大陸再具現?

這些日子,他多數情況下是騎著豹狼獸在晃悠。

坐騎上的他一直在考慮能量問題,慢慢形成了是他自己認為的認知:當恒星與行星出現後,某些能量結合,形成意,識和體。

意識體結合成的動物,而由於能量多寡,和能量的排列不同,產生了各種動物。

幽靈或者那些沒有意識的行屍走肉,其實就是意識體結合不成功的失敗品。當然,這些也可以後天形成。

但是動物的肉體死亡後,剩下的意識不是幽靈,叫靈魂。也許靈魂還可以轉化成幽靈,楊億毫現在還不知道怎樣轉化。

所有意識體都是動物,而動物就是一個特殊能量容器。它們在規則的規定下生存,規則認為在沒有破壞規則情況下,隨便你怎麼生存。當然,也許是規則特意而為之。

動物為了應付生存,學會了許多生存本領。有的動物覺得身體變大可以生存得更好,於是變大。有的覺得身體小更適合生存,於是變小。許多動物為了適應生存環境,把自己成長成各式各樣。

這個過程很漫長。

而一些動物肉體內部改變了一些結構,這些結構可以儲存能量,當能量儲存到一定程度,會發生異變,異變後的能量叫智能。

累積得更多智能,就有了人類,精靈,龍族,矮人,泰坦人,哥布林。

累積得不夠多的,那是魔獸。累積的更少,那是普通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