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小清關於皇宮的夢境(3 / 3)

第六個場景,王的床榻前,他似乎病中。努力伸手,微抖。小清此境的心情好像很悲慟。君上在微弱說些話,大意是這輩子沒有好好相伴,若有來世還要在一起什麼的。後來小清有點泣不成聲。後來她忍不住用手撫著這男人略寬的前額,王握住她的手,眼裏有些濕潤,叫了一句:宜妃…………(省略若幹千字)應她要求這裏不便再多寫。她回過頭的時候,看到身後還有其他妃嬪和年輕後生跪著,一概都是不滿加怨憤的目光看她。小清已經不在乎那些了,就覺得心裏空落落的,說不出的哀傷。

小清醒來以後,這一句“宜妃”還是縈繞在耳邊。她知道說給我們聽,還是大家嗬嗬一笑肯定說“你丫又夢穿越了吧”,所以小清找了個朋友和她一起搜索,終於度娘查到了一個對上號的人物。之後她在咖啡館裏給我們說了個詳細。

宜妃,郭絡羅氏,滿洲鑲黃旗人,佐領三官保之女。有一妹為貴人,同為康熙帝妃子。康熙十六年(1677年)八月,冊郭絡羅氏為宜嬪。康熙十八年(1679年)十二月初四,生皇五子胤祺。康熙二十年十二月,晉封為宜妃。康熙二十二年,生皇九子胤禟。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生皇十一子胤禌。宜妃是康熙朝較受寵的妃子之一。雍正帝的生母德妃烏雅氏,與宜妃同樣封為妃,也同樣生有三子。宜妃一向自恃得到康熙帝的寵幸,平常甚為傲慢。自康熙二十年之後,宜妃未再得到任何晉封,而且她又是雍正帝政敵胤禟生母,加上前述的事件,造成雍正帝及日後乾隆帝在尊封先朝妃嬪為太妃時,都將宜妃排除在外。雍正四年(1726年),宜妃次子胤禟圈禁而死。雍正十年(1732年)閏五月十九,長子胤祺病死。雍正十一年癸醜八月二十五日,宜妃逝世。乾隆二年九月二十五日,入葬景陵妃園寢。

我們聽完後沒有一個人說話。總覺得半信半疑,還擔心小清會不會在癔症中。我們麵麵相覷的表情好像說明了一切,她很不滿。後來她說,如果就是她自己做的夢,為什麼曆史上真有叫宜妃的這個人?如果真的僅僅是一個夢,為什麼她夢裏的受寵和曆史上受寵的這個人情況重合?她說,她就知道,平時她那麼喜歡文玩古董市場,一逛呆一天,也許什麼都不買,這裏摸摸那裏看看,就是很親切,覺得很喜歡。說她那麼喜歡金絲楠、喜歡收藏翡翠、喜歡黃花梨和小葉檀……那麼喜歡讀古詩看曆史典故,肯定是有原因的。

我們嚐試勸她,也許就是因為你喜歡這些,再加上看過一些電視劇啊,看過一些史書啊,所以你才會真真假假得做這些夢。她還是不服,說她沒有看那些狗血電視劇,說她也不看古典言情小說,說我們就是不信她,不懂她……最後大家隻好禁口,不再多言了。

真的也罷,假的也罷,既然她心頭有那麼一份美好,就讓她偶爾感受一下,感歎一下好了。我們也不好多說什麼。她既然說起來,我們就聽著。當一個美好的故事。小清談過幾場戀愛,據她自己說,是覺得一直找不到一個像那斷斷續續的夢境中那朝代裏那個君王的那份精神高度契合,是一份遺憾。她說,誰知道,這輩子要是遇不上,下輩子還能不能遇上呢?心中有他,是不是他又有什麼重要的。人生****易得,知音難逢。越是境在高處,越期待另一半能是獨有的靈魂伴侶。盡管抱有這份美好的期待,小清還是沒能找到她那位君上。蹉跎中年華逝去,隨緣嫁了。之後一直在朝***核心富人區的宅子裏從容的活著,依舊傲慢,依舊氣質出眾,熟悉的朋友知道她為人心地很好。

我們陪小清去過故宮,她沒找到什麼感覺。我們倒發現後花園裏的石墩,有的坐上去好冰涼。大熱天的,寒得股骨頭都痛。她說,不要亂坐,那裏肯定是井,而且不知道出過多少人命。我們一看,果然是井。井蓋用巨石封住了。

現在她的男人待她不錯,也是官宦家的獨子。卻體貼至極,削果皮,給她剝蝦殼,逢節或紀念日,又是燭光又是小舟的,羨煞旁人。她老公我們見過的,對小清這些反反複複的夢境一無所知。或許,他就是那個他,也不一定呢?誰知道啊。或許,就是曾經愛了又不曾擁有的,現在終於相伴左右,所以對她格外好吧?

小清媽還是愛翹那個蘭花指,前些年也黃了她不少事。尤其小清和誰交往,小清媽即使出於好心也總會壞她的事。母女關係很微妙,小清待她母親很好,但她媽媽依舊很挑剔,為人也比較尖刻,說話喜歡含沙射影,疑心極重,而且不輕易相信任何人。性情偏執,情緒喜怒無常。一生中基本沒什麼朋友,最無奈是運氣極差,與小清截然相反。什麼事情輪到她媽媽,不是店鋪打烊就是貨品售完。要麼隨身物品被偷,要麼坐車被撞。要麼被別人冤枉,然後回家來淚水漣漣的。

去過小清家的都喜歡接觸她爸爸,對她媽媽基本敬而遠之。希望清的生活,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