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生活離不開工作——事半功倍的心理技巧(3)(2 / 3)

一個必須花上十幾年工夫才能完成的研究工作,它的成績是一點一滴慢慢地累積成的,換句話說,很難在短期間內獲得研究工作成果,而它的工作成果更難以用具體的數字來表示。由此可知,讀書或是工作的成績計算,不僅關係到具體的量,也牽涉到抽象的質。

盡管如此,計算工作的成果,確實很難把“質”的問題也列入考慮。所以,有時候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隻好割舍掉這一層考慮,單以具體的工作量來衡量了。

在理想目標與實際情況之間,多少會有些差距。譬如,一天預定讀書8小時,卻由於種種的原因隻達到7小時,甚至隻有5小時,類似這樣的差距,都應逐日記錄在你的“進度表”上。

事實上,不論預定的計劃有多理想,現實生活裏總會出現無法預料的情況,影響計劃的完成。現實生活裏戲劇性的突發事件雖然不多,但阻撓計劃達成的事卻不勝枚舉。可能是生病,也可能是友人的突然造訪,所以,無法達到預期目標的時候,千萬不要沮喪、悲觀,目標無法達到也沒有關係。

但是,卻也不能因為“沒有關係”,就不盡全力去完成它。為了達到目標所做的努力固然重要,但彌補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所做的作業更是不容忽視。雖然這個差距也許永遠無法彌補,但無論如何總是朝目標更前進了一步。

“目標”的重要性並不在於完成,它本是為了提高工作成績而訂的假設。換句話說,設立目標隻是完成工作的手段而已。因為沒有目標就沒有方向,沒有嚐試的樂趣,也就無法做出任何的成績來。“目標”是為了避免人性中苟且偷安的弱點所必須的。

眼高手低的空想當然另當別論,如果是一個有實現可能的目標也無法達到,就有必要深究其原因了。因為在理想與現實的差距裏,必定潛藏著自己的未激發的工作潛能。

譬如,某一位業務員的工作成績始終不理想,那麼他就有必要回顧、檢討一下以往的工作方法。問題可能是出在自己的交涉能力,也可能出在事前工作的不夠周全。總之,必定是過程中某處有了缺失。如果這位業務員不加以檢討,改進以往工作缺失的話,永遠也無法提升工作的成績。在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中,不僅可以找出提升工作實績的潛力,就算工作成果已經很令人滿意,也可以讓它更臻於完美。總之,在工作完成時再一次檢視其過程是絕對有必要的。從檢視過程中你可找出客觀衡量自我能力的標準。不論工作或是念書,隻看到表麵所得到的70分,卻從不去探討失去另外30分的原因是永遠無法進步的,隻能永遠停留在70分的程度。

“進度表”,就是方便個人找出目標與實際之間差距的原因的最好資料。愈是凸顯差距的存在,就愈能感受到檢討差距原因的重要性。而加強其視覺效果,更有助於早日發現差距的產生。

為了有效地檢討工作上的缺失,最好的方法就是換另一個角度來看問題。有許多時候,你可以借助他人的忠告達到改進的目的。有道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別人也許可以提醒你疏忽的地方。

如果沒有人可以提供你改進的方法時,就必須自己積極地尋求突破才行。這時,你得嚐試換個角度來看事情。這就像寫文章一樣,在完成之際,要換個角度檢視一下是否前麵是口語體,後麵是文章體,是否有前後不一致的情形,或是文章有沒有涉及人身攻擊,有沒有錯別字,文章格式是否一致等等。如果能再三檢討的話,就可以使文章更臻完美。

77.認真心態——保持高度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

世界上的任何事怕就怕“認真”二字。認真就是不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就是嚴格按規則辦事做人,就是在別人苟且隨便時自己仍然堅持操守,就是高度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就是一絲不苟的做人態度。

美國著名演員菲爾茲曾說: “有些婦女補的衣服總是很容易破,釘的扣子稍一用力就會脫落。但也有一些婦女,用的是同樣的針線補的衣服、釘的紐扣,你用吃奶的力氣也弄不掉。”做事是否認真,體現著一個人的生活態度、敬業精神。隻有那些有著嚴謹的生活態度和滿腔熱忱的敬業精神的人,才會認真對待每一件事,不做則已,要做就一定要盡心盡力做好。這樣的人也往往會得到別人的信任,為自己打開成功之門。

有一個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打電話給布朗太太說:“您需不需要割草?”

布朗太太回答說:“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

男孩又說:“我會幫您拔掉草叢中的雜草。”

布朗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已做了。”

男孩又說: “我會幫您把草與走道的四周割齊。”

布朗太太說: “我請的那人也已做了,謝謝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

男孩便掛斷了電話。此時男孩的室友問他說:“你不就是在布朗太太那裏割草打工嗎?為什麼還要打這個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