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在自省中超越:問題的根源、機遇的種子均在於自身(2)(1 / 3)

這人又問:“那你為何還拜自己?”

觀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難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有些人一遇到事,首先想到的是求人幫忙;有些人不管是有事還是沒事,總喜歡跟在別人身後,以為別人能解決他的一切疑難,在他們的心裏,始終渴望著一根隨時可以依靠的拐杖。但實際上,在絕大多數時候,自己才是最可靠的。把自己的幸福寄予在別的靈魂之上是很難獲得安全感的。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像淩霄花那樣攀緣高枝炫耀自己,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那麼多供你依靠的大樹。即使有,也是不可靠的,如果大樹倒了,你該怎麼辦?

清代畫家鄭板橋老年得子,在他臨死前讓兒子自己去做饅頭,並留給兒子這樣的遺言:“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幹。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漢。”

靠自己,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與聰明的大腦才是最永久的保障。

美國石油大亨老洛克菲勒曾張開懷抱鼓勵孩子從桌子上跳下來,可當孩子跳下來的時候老洛克菲勒並沒有去接住孩子,而是讓孩子記住:“凡事要靠自己,不要指望別人,有時連爸爸也是靠不住的!”

在工作中,很多人總是傾向於去依賴別人的幫助,把自己的全部工作量往其他同事身上壓,結果不但變成了其他同事避而遠之的拖油瓶,自己也無法在工作中得到實際的鍛煉。當離開其他同事的幫助時就像失去了骨架的軟體動物一樣什麼事情也做不好。再或者是太相信別人,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別人身上,最後被敵方往背後戳一小刀斃命。

就像國際歌中所唱的那樣:“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幸福,隻有依靠人類自己。”自己才是最可靠的,自己的幸福是把握在自己手中的,是需要自己去創造的。內因才是根本,當我們在工作中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不拒絕外界的幫助,但是最主要的還是要依靠自己。

行動方案:

擺脫對別人的依賴心理,靠自己創造自己的幸福,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1.製定一份“自我獨立宣言”,樹立獨立的人格,培養自主的行為習慣。用堅強的意誌約束自己有意識地擺脫對其他的同事和領導的依賴,同時自己要開動腦筋,把要做的事的得失利弊考慮清楚,心裏就有了處理事情的主心骨,也就敢於獨立處理事情了。

2樹立人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一些沒有使命感和責任感的人,生活懶散,消極被動,常常跌入依賴的泥坑。而具有使命感和責任感的人,都有一種實現抱負的雄心壯誌。他們對自己要求嚴格,做事認真,不敷衍了事、馬虎草率,具有一種主人翁精神。這種精神是與依賴心理相悖逆的。選擇了這種精神,你就選擇了自我的主體意識,就會因依賴他人而感到羞恥。

3.當你充滿信心去實踐自己的主張時,不要太依賴外界的幫助。當你遇到困難時,不要輕易向別人求援或接受他人的幫助。

4消除身上的惰性。依賴心理產生的源泉,在於人的惰性。要消除依賴心理,首先要消除身上的惰性。要消除惰性,就得鍛煉自己的意誌。處理事情的時候,要果敢向前,說做就做,該出手時就出手;還得有靈活的頭腦,要善於思考,勤於思考。

取消不必要的行為,丟棄不必要的思想

我們所說和所做的絕大部分事情都是不必要的,一個人如果取消它們,他將有更多的閑暇和較少的不適。因而一個人每做一件事時都應當問問自己:這是不是一件必要的事情?一個人不僅應該取消不必要的行為,而且應該丟棄不必要的思想,這樣,無聊的行為就不會跟著來了。

馬可·奧勒留說,如果你願意寧靜,那就請從事很少的事情。要做必要的事情,以及本性合群的動物的理性所要求的一切事情,並且像所要求的那樣做。因為這不僅帶來由於做事適當而產生的寧靜,而且帶來由於做很少的事而產生的寧靜。做很少的事情就要求我們不僅要取消不必要的行為,而且應該丟棄不必要的思想。即,不做不值得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