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現代社交技巧(1 / 3)

第一節 社會需要的文明社交風氣

社交對於成功的人生來講其意義是極其深遠的。它會使人擁有健康、開朗、豁達、自信的心理,營造和諧而豐富的人際關係;使人的才能被他人、被社會承認,更容易得到發揮,從而使人擁有更多成功的機會。然而,怎樣才能取得成功的社交效果呢?這就需要掌握和遵守一定的社交藝術和準則,有一個比較文明的社交風氣。

一方麵,要樹立自己的良好形象。這是給人留下良好印象、讓人喜歡的首要因素。

另一方麵,要講究禮儀。以禮相待、平等交往作為社交活動遵循的準則,是營造良好的社交氛圍的重要條件。

此外,掌握必要的社交藝術和秘訣也是應當的,如真誠地關心別人,關懷對方比引起對方的注意更重要。以發自內心的熱誠與微笑對待人。掌握傾聽的藝術,做一名忠實的聽眾。認真傾聽別人的談話是對談話者的尊重,對方因而也會把你視為知音。傾聽不是在做姿態,而是一種尊重他人、欣賞他人的表現。記住對方的名字,交談中準確而親切地說出對方的姓名,會使對方覺得自己很重要,這是被人喜愛的最簡單而又很重要的方法。時時用使人悅服的方法讚美人,是博得人們好感的好方法。在社交過程中,能夠表現出對他人的寬容,忍讓,絕不斤斤計較、小肚雞腸,才是贏得別人信任的重要因素。一個對別人要求苛刻,而對自己則縱容寬恕的人是不會在社交圈交到真正值得信賴的朋友的。遇事大度,對生活看得很開,才能生活得快樂,朋友才能在與你交往中感染到那份關愛與歡欣。

第二節 社交禮儀的表現形式

1.語言類

語言類禮儀可分為語音類、口語類和書麵類三種形式。

(1)語音類。是通過不同的語音來表示禮儀的意思,即通過聲音的高低、音色、語速、聲調等來暗示不同的意義。首先聲音表達要讓人感到真實、樸實、自然;其次音量要控製得當,需輕柔時勿高昂,需低沉時勿喧嘩;最後音調要注意抑揚頓挫、和諧有致。

(2)口語類。是通過口頭語言的方式表達的各種禮儀,即以談話的方式表示禮節。表達要注意時間原則、地點原則和對象原則。

(3)書麵類。是通過書麵語言的方式表達的禮儀,是非麵對麵人際交往時所運用的。通過感謝信、賀電、函電、唁電、請柬、祝辭等書信形式來傳情達意,有兩大特點:一是禮節性;二是規範性。

2.身體語言類

身體語言分為表情語言和動作語言。

(1)表情語言類。是通過人的臉部各種各樣的表情來傳遞禮儀。人的臉部是人世間最豐富多彩的一道風景線,包括眼、眉、嘴、鼻、顏麵肌肉的各種變化以及整個頭部的姿勢等。例如,人的眼睛是人的表情語言中語彙最豐富的,“眼語”像靈魂的一麵鏡子,通過眼睛可以觀察到對方是否喜歡你、支持你。比如,深沉的注視表示崇敬,橫眉冷眼指仇敵,眉來眼去指情人暗送秋波。

(2)動作語言類。是通過人的各種身體的動作傳達禮儀。人的身體動作非常多,有手語、肩語、腿語、腰語、足語等。其中手語是語義最豐富的動作語言。例如,豎起拇指向上表示讚揚、了不起;伸出小拇指表示鄙視;向上同時伸出中指和食指組成英文字母“V”,表示勝利;用拇指和食指圈成“O”形,其他三指向上伸出表示“OK”、“好”的意思。

3.飾物語言類

通過服飾、物品等語言符號表達一定的思想和情感意義的禮儀行為。一種是由服裝、飾物、化妝美容等代表的禮儀,一種是通過各種物品代表的禮儀。

飾物類語言有其特殊的意義。首先,服飾和物品昭示著社會風尚;其次,服飾和物品是一種情感的象征;再次,服飾和物品是一種美的演繹。

4.酒宴類

通過設宴吃飯表示對客人的尊重和歡迎的一種禮節,以酒宴款待親朋好友已成為慣例。一則,通過美味佳肴表達對朋友親人的深情厚意;二則,通過宴席上種種禮儀行為表示對客人的尊敬禮貌,以求此後發展互相友好的關係。

第三節 社交禮儀原則

禮儀名目眾多,細則紛繁,講究商務禮儀還應掌握必要的世界各國的禮儀習俗。那麼如何才能有效掌握?我們認為,在從事各種商業活動、具體遵行商務禮儀時,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其中包括言行文雅,態度恭敬,尊重他人,平等待人,表裏一致。

1.“尊敬”原則

有人曾把商務禮儀的基本原則概括為“充分地考慮別人的興趣和感情”。尊敬是禮儀的情感基礎。在我們的社會中,人與人是平等的,尊重長輩,關心客戶,這不但不是自我卑下的行為,反而是一種至高無上的禮儀,說明一個人具有良好的個人素質。“禮”的良性循環就是借助這樣的機製而得以生生不息。當然,禮待他人也是一種自重,不應以偽善取悅於人,更不可以富貴驕人。尊敬人還要做到入鄉隨俗,尊重他人的喜好與禁忌。總之,對人尊敬和友善,這是處理人際關係的一項重要原則。

2.“真誠”原則

商務人員的禮儀主要是為了樹立良好的個人和組織形象,因此禮儀對於商務活動的目的來說,不僅僅在於其形式和手段上的意義。同時商務活動並非是短期行為,而是越來越注重其長遠效益,隻有恪守真誠原則,著眼於將來,通過長期潛移默化的影響,才能獲得最終的利益。也就是說,商務人員要愛惜其形象與聲譽,應不僅僅追求禮儀外在形式的完美,更應將其視為情感的真誠流露與表現。

3.“謙和”原則

“謙”就是謙虛,“和”就是和善、隨和。謙和既是一種美德,更是社交成功的重要條件。隻有舉止、言談、態度都是謙恭有禮時,才能從別人那裏得到教誨。謙和,在社交場上即表現為平易近人、熱情大方、善於與人相處、樂於聽取他人的意見,顯示出虛懷若穀的胸襟,因而對周圍的人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有著較強的調整人際關係的能力。

4.“寬容”原則

寬即寬待,容即相容。寬容,就是心胸坦蕩、豁達大度,能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諒解他人的過失,不計較個人得失,有很強的容納意識和自控能力。中國傳統文化曆來重視並提倡寬容的道德原則,並把寬以待人視為一種為人處世的基本美德。從事商務活動,也要求寬以待人,在人際紛爭問題上保持豁達大度的品格或態度。在商務活動中,出於各自的立場和利益,難免出現衝突和誤解。遵循寬容原則,凡事想開一點,眼光看遠一點,善解人意、體諒別人,才能正確對待和處理好各種關係與紛爭,爭取到更長遠的利益。

5.“適度”原則

人際交往中要注意各種不同情況下的社交距離,也就是要善於把握住溝通時的感情尺度。在人際交往中,溝通和理解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重要條件,但如果不善於把握溝通時的感情尺度,即人際交往缺乏適度的距離,結果會適得其反。例如,在一般交往中,既要彬彬有禮,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熱情大方,又不能輕浮諂諛。所謂適度,就是要注意感情適度、談吐適度、舉止適度。隻有這樣才能真正贏得對方的尊重,達到溝通的目的。

總之,掌握並遵行禮儀原則,做待人誠懇、彬彬有禮之人,在人際交往和商務活動中,就會受到別人的尊敬。

第四節 人際交往四大定律

人與人之間相互影響和相互製約形成我們日常接觸的簡單人際關係。人際交往中我們總是麵對著別人,同時也在被別人麵對著,彼此就如同是對方的鏡子一般,因此,這是雙向的活動。從這雙向性中,我們歸納出四條人際交往的心理定律,了解它對於你理解他人的行為會有所幫助。

1.定律一——交換律

交換律就是在人際交往中通過付出忠誠、純真的友情就會贏得相應的友情。在別人需要幫助時,能毫不吝惜給予幫助的人,在關鍵時刻,他也能得到友人的幫助。眾所周知,心理健康的人,都渴望溝通理解,渴望結交值得信賴的朋友。

2.定律二——競爭律

在人際交往中,尤其是在才能相當或境況相似的友人之間,人往往會產生一種超越別人的欲望,這是一種潛在的競爭意識。競爭似一把雙刃劍,或是彼此促進,或是彼此記恨。我們應該把握這個交往的度,使自己的交往行為能夠產生促進和激勵的積極效果。

3.定律三——對等律

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人際間的關係是平衡的,感情上的交換也是大體相等的,例如,內心相互暴露的程度、相互交心的深度與廣度等都基本上是對等的,這樣心理才平衡;反之,就往往會出現猜疑、不信任、不忠誠,影響正常關係。

4.定律四——相倚律

人們往往是根據對方的特點而采取相應的對策,所以,當我們希望與別人友好交往、保持親密關係時,就應先用友善的態度和行為作為喚起他人相應行為的刺激源,並對他人行為作出積極反應。

第五節 人際交往要求

首先,要信守諾言,要保持熱情。這是做人應有的基本教養。

其次,要尊重他人的隱私。要尊重交往對象的個性獨立,維護其個人尊嚴就要尊重其個人隱私,即使是家人、親戚、朋友之間,也不例外。應注意不要主動打聽外國朋友的年齡、收入、婚戀、健康、經曆等。

再次,要注意女士優先。在國外,要求成年的男子,在社交場合,要積極主動地以個人的舉止言行,去尊重女士、關心女士、照顧女士、保護女士,並時時處處努力為女士排憂解難。

最後,要注意不要過於謙虛。做人首先要自信,不敢承認個人能力的人,隨意貶低自己的人,要麼是真這麼想,要麼是虛情假意,別有用心。

另外,要注意盡量避免在人前交頭接耳,否則會被認為是疑心病;女子捂嘴而笑,會被認為是譏諷,或輕浮的行為;在大庭廣眾之下化妝、梳理,也是一種醜態。

介紹別人時,不能用食指指著對方,這是極不禮貌的行為。

接受別人名片時,應尊敬地雙手接過,放入名片夾中,不可隨便丟放。

麵對長者時,不要蹺起二郎腿,否則那樣會顯得性情浮躁,行事草率。參加宴會、聚餐時,在主客未離席前,先行告退有失風度,也是不尊重主客的表現。參加婚禮時,不要同新娘爭奇鬥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