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懸崖邊的小草 ——淺析電影《熔爐》(1 / 1)

我看電影或是電視劇時,總有快進的習慣想看重點,不想浪費時間在無味的鏡頭上,但有些影視是牢牢的抓住了我的視線,讓我不忍心錯過任何一幀。《熔爐》便是其中一部。

我佩服劇中人物的設計。正如我們所知道這類侵虐兒童的電影並不少,但《熔爐》中表達的對象是殘疾人,這樣的設計就更加增強了情節的穿透力,讓觀影者更加憤怒、心痛。把鏡頭對準了一群聾啞孩子,同時孩子們遭受著痛苦的侵虐卻沒有方式去表達,去訴說。連為自己申訴、保護自己的方式都直接被虐奪,這使整部影片的情感得到了升華。

要保護他們的人,卻是一個自家妻子過世、女兒有病在身,自己都待在一個水深火熱的處境。此人物的設計增強了影片的節奏,使影片中人物設置保持著統一,就是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難處,都不是手閑之人。影片中反派人物設計的是德高望重、有權有勢、能呼風喚雨的大人物。正派人物與反派人物形成強烈的對比,增強了故事的矛盾,為故事的高潮、爆發點做了鋪墊。

影片選擇拍攝的環境亦是畫龍點睛之筆。漫天濃鬱的霧氣揮之不散;幽暗狹長的隧道一望無際。奠定了整部影片傷感、沉重的基調。黑白灰交織的畫麵,從頭到尾見不到絲毫彩色的鏡頭,色彩的運用維持著整部影片暗沉、傷痛的氣息。

《熔爐》中,無論是人物的設計還是拍攝環境的選擇都把影片推向了傷痛、深沉的情感線上。故事的發展推動著劇中人物做出相應的選擇,順著故事的發展,影視畫麵帶入效果極其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