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事物沒有絕對 ——《秋水》讀感(1 / 1)

平時生活的我最不喜歡把話說的絕對,更不愛聽絕對的話。俗話說:計劃趕不上變化。一切事物都是千變萬化的,誰都沒有資格對某一事物下死的定論。從古至今多少偉人的理論和思想隨著世界的發展被推翻了。

每當我身邊的人對某一事物的認識進行爭論時,處於一旁的我隻會聽著他們雙方對這一事物的認識和評論。而我腦海裏的思想並不是隻對他們所爭論這一事物所產生想法,而是對他們爭論的內容和爭論的對象引發了思考。

“行殊乎俗,不多辟異;為在從眾,不賤佞諂。”我覺得每個人可以全部是對的,也可以全部是錯。而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所謂的標準都是從實踐中得來的,而我們每個人都是發展的,時間是流動的。同一行為在不同時代背景所表達的是不同的。如喬布斯輟學,創立微軟,他的行為在當時是不被人看好的,屬於異類。但他最後用他的成功向大家證明了他的選擇是對的。於是他這輟學成功的案例給當下許多不願意讀書的人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借口。每當那些被父母指責:“你現在不讀書,將來還能幹嘛?”時,許多人或許就會擺出很多不讀書也成為了成功人的案例來反駁這些無法理解他們的父母。而我想說的是,請你們不要因為一時的標新立異,衝暈了頭腦。別人當時放棄什麼,他是在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的情況下放棄的,而你呢?你又是抱著什麼樣的心態來做出這個決定的?到現在為止,沒有一個人敢說讀書沒有用,連那些沒有讀書,雖然已經功成名就的人都會告訴大家要好好讀書,積累知識。而能體察大道的人不求聞達於世,修養高尚的人不會計較得失;謙虛寧寂的人能夠忘卻自己。這就是約束自己而達到適得其分的境界。

“因其所然而然之,則萬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之,則萬物莫不非。”我認為這就說明:用不同的方法去看待事物,所得到的結果是不同的。比如說,著名導演格裏菲斯執導的《黨同伐異》,從商業價值去評論,他的票房是慘敗的。由此可以判定他是一部失敗的作品嗎?即使在商業上的失敗也不能掩蓋這部影片在藝術上具有的意義。因為這部帶有實驗性質的影片用交叉剪輯連接起四個分離的銀幕時空,打破了戲劇“三一律”的限製。在《黨同伐異》中格裏菲斯把蒙太奇的手法運用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以全新的敘事手法和時空結構推動了電影語言的革新,並使“鏡頭”代替場麵成為了電影構成的基本元素。他的蒙太奇技巧和一係列懸念的革新,對之後的先鋒電影運動和蘇聯蒙太奇學派都長生了巨大的影響。當我們對同一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他是,就會產生不一樣的結果。

說到這有的人可能會說,既然萬物都沒有唯一的評判標準,那麼這世上的學者和所有的爭論又有什麼意義呢?一切不都為零嗎?

萬物確實沒有唯一的評判標準,但並不意味著所有的學術研究與爭論是沒有意義。相反正是學術的研究和爭論才推動了世界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如果事物都是靜止的,那就談不上進步與發展。但在學術研究和爭論中我們會不斷的有新的發現和新的收獲。就從印刷術來說,最初的活字印刷術與現代的科技電腦自動化的印刷術相比,是相差甚遠的。這是不是意味著活字印刷術的出現是不必要、多餘的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我們要明白事物的發展是循循漸進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如當年二戰後美國的金融危機,就是因為他們違背了事物發展的進程導致的;還有中國的大躍進,一心想著一口吃成個大胖子,最終不都是以失敗告終嗎?之所以能有現在科技印刷的發展,最初的活字印刷是功不可沒的。

事物沒有絕對的,現在的研究與認識並不是沒有意義,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他存在的道理。而我們要做的是采用多角度,全方位的視角去對待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我們應具備勤於學習、善於思考、樂於觀察的態度去生活。這樣我們才能在無形中得到進步與升華,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和存在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