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每天最重要的事情(2 / 3)

蓋蒂的第二個重大決策失誤,發生在1931年。當時美國經濟極不景氣。蓋蒂慣於在不景氣中迎風而上,因此,盡管他已擁有多家公司的股權,仍不肯放過這個可能賺大錢的機會,又買了價值200萬美元以上的墨西哥石油公司的普通股票。不久,股票市場竟突然回跌。雖然蓋蒂堅信墨西哥公司的股價會回升,但同事們卻擔心股票會繼續下跌。他們眾口一辭地勸說道:

“我們不能再冒險!”

“我們得拋出!”

蓋蒂服從了多數,賣掉了墨西哥公司的股票。後來的事實證明,墨西哥公司的股票是筆大財源,蓋蒂該做的是大量吃進而不是全部拋出。結果,蓋蒂因這個少數服從多數的決策損失頗巨。

最讓蓋蒂痛心的一次決策發生在1932年。當時,蓋蒂正有意爭取在伊拉克的石油開采權,因為已有地質學家勘探出,在那片炎熱的沙漠下有大量的儲油。

蓋蒂派代表到伊拉克,同伊拉克政府交涉,想購買一塊地的開采權。伊拉克方麵非常樂意成交,要價隻有幾十萬美元。就在此時,美國的原油價格忽然波動,墨西哥的原油價格降到每加侖10美分,整個石油工業都恐慌起來。蓋蒂認為在這種情況下開采原油是不明智的,於是命令在巴格達的代表暫時中止談判。

1949年,當蓋蒂再度進軍中東時,他不得不付出比上一次多幾百倍的現金,經過艱苦的談判,好不容易才得到開采權。真是此一時,彼一時也!

對上述三次決策錯誤,蓋蒂都進行了深刻的反省。他認為,第一次錯誤,是由於盲目相信專家。所以,當他以後對專家的判斷有疑問時,便多請幾個專家來幫助判斷,而不輕易作決定。

他認為第二次錯誤是由於盲目從眾心理。所以,以後他再碰到類似情況時,寧可表現得固執點,也不輕易隨大流。有一次,他在加利福尼亞州看中了一塊地,那地方由於地域與交通原因,無法建成油井。所有人都勸他放棄,甚至有人說:“你就算花一百年,也不可能建出油井。”但蓋蒂仍不輕易言棄。後來,一位老工人給他出了個主意:建一口小井和一條小鐵路。這個超乎常規的主意一下子解決了兩大難題,終於開采出了石油。

他認為第三次錯誤是由於缺乏調查研究造成的。所以以後他再遇到疑難問題,不經調查就不作決定。這就是蓋蒂,他和所有人一樣,為自己的決策承擔了全部後果。不過,有所不同的是,他把正確的決策變成了財富,把錯誤的決策變成了創造財富的經驗。這也許就是他的不平凡之處吧!

作決定,不可以感情用事,如果掌握確切的數據,並且產生從經驗得來的直覺,就該下定決心,拿出自信來付諸行動。

在阿裏巴巴剛剛成立的時候,曾經有員工問創始人馬雲:我們收集到很多數據,該對它們怎麼辦?馬雲的回答是:不用談數據,忘了數據是怎麼回事。現在,阿裏巴巴已經成為全球數一數二的B2B網站,並把淘寶網搞得有聲有色。這時候的馬雲卻不再排斥數據了。2005年,在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學院的一次論壇上,馬雲說了這樣一句話:“沒有直覺、本能,就沒有今天的阿裏巴巴,但是沒有數據,就不會有明天的阿裏巴巴了。”

直覺有時確實是“神來之筆”,甚至可以幫助企業扭轉乾坤。蘋果電腦的創始人史蒂夫在重新執掌公司之後,做了一個讓公司股票一下子漲了1/3的決定,那就是和死對頭比爾·蓋茨合作。這個決定當初蘋果公司沒有一個人讚成,但是史蒂夫相信自己的感覺,所以他打了一通電話給比爾·蓋茨,事後證明這是一步絕妙好棋。

直覺和經驗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是,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單憑感覺來決策,就有可能給企業的發展帶來很大的隱患。所以,在說了上麵一句話後,馬雲緊接著說:“不相信數據,就不能成為好的CEO。”

由於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企業所麵臨的情況也越來越複雜,以往的經驗往往不再適用於當前,而且各種環境因素交織在一起,你不可能完全正確地把握一切動態。這時你如果想得到一個正確的定性的結論,往往就得借助於定量分析了。正如亞馬遜網站的前首席科學家、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韋思岸所言:“你不能再在迷霧裏開車了,必須要有很透明的環境,數據反映了環境的真實狀況,應該拿起數據來幫助決策。”

亞馬遜書店連圖片的擺放位置也要先進行試驗,看圖片放在左邊的頁麵點擊率高還是放在右麵的頁麵受歡迎,以此來決定頁麵設計。在德國甚至出現了裝備FID芯片技術的商店,當你去買奶酪,你拿起一瓶,猶豫之後放下,又拿起另一瓶,這所有的細節都會被記錄下來,成為數據。現在的市場不再是由大公司來導向的了,在透明的環境下,是消費者說了算,企業要聽聽消費者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