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歡送老鄉(2 / 2)

一個是才知道的,以前不認識的,麵相生疏,是烏鐵市的老鄉女同學,比他們低一級農學一年級的。名子他叫不上來了。個子不高,有點胖,黝黑的頭發,腦後梳一雙短發辮,蘋果型圓臉龐,白裏透紅的皮膚臉色,穿著樸素,與農村的姑娘沒有什麼兩樣的,看上去給人一種憨厚老實,怕羞膽怯的感覺。

再說今天照相的男老鄉同學裏,前麵沒有說過的有幾個。

他們同級農學二零五班的張培軍,農學二零三班的王奮勇,馬煥軍,農學二零四班的柳叢林同學,也是和他一河相隔的槐間縣橫城街的人。都是橫城老鄉了。張培軍同學個子中等,臉色稍有點青,人長得倒是濃眉大眼的,很健談,是他們班上團支部書記。王奮勇同學個子不高也不低,一頭的短發,短短的脖脛,顯得有些駝背,小圓臉,就是眼睛很大很突出,牙有此呲,喘氣總是很粗很費勁,好像氣管上有毛病似的,走路時身子向前傾,有點左右搖擺的感覺。馬煥軍同學個子還算高,經常留著一個短平頭,倒三角型的小長臉,左上唇露出一個小呲牙,嘴常常是半張著好像隨時就要說話而欲言又止的樣子。柳叢林同學個子有些高,身體也很結實,脖子也有些短,兩肩膀看上去聳得高高的,白皮膚,黑發短分頭,他們都上課兩個多月了柳叢林同學才來上學,聽說柳叢林他們這批的同學是初中畢業生招收來的。

在後排站著的男老鄉同學裏,還有他們同一個公社的老鄉,比他們低了級的農學一零八班的王岱林,農學一一零班的張學軍,同一級烏鐵市的老鄉,農學二零三班的達佑新,蘭泉縣的老鄉,農學二零四班的王有青,農學二零三班的朱榮邦同學。王岱林同學個子高,骨架也大,留個大分頭,皮膚臉色比較白,兩臉郟顴骨有些高,顯得兩腮平而下窪,下巴長而翹起,穿著講究,愛打扮。張學軍同學瘦高個兒,倒三角瘦長臉,留分頭,皮膚顏色有些黑,小嘴唇,小眉眼,小鼻梁,常戴一頂帽子,說話聲音低沉有些粗壯,籃球打得很好。達佑新同學也是個瘦高個兒,三角型瘦長臉,留分頭,皮膚顏色有些黑,小眼眉,虎鼻子,就是嘴唇有些厚,有點向外翻呲著。王有青同學高個子,身體結實,骨架大,分頭,濃眉大眼,長得大氣,說話時有些噎著,好像聲音從咽喉後麵發出來的。朱榮邦同學中等個兒,常戴一副白框近視眼鏡,小圓臉,說話時有些急,還帶著點結巴,走路時有點貓腰,兩腿伸直了兩腳向前有些踢。

隨著閃光燈耀眼的一閃爍,同時隻聽“哢嚓”一聲響過,這一時刻就曆史的定格了,成為他們在黃支農校學習生活的真實而難忘的寫照。

相照完後過了幾天洗了出來,老鄉同學取回來後,發給去照相的每個老鄉同學們人手一張。他拿到手裏看時,上方中間還印上了一行字兒,“歡送斌臣、定國畢業合影留念”,右麵是一行小字,照相的時間,“1981.×.×”。

又過了兩天,聽說他們班上有個叫張曉蘭的女同學,聽說他們老鄉們去照相,沒有叫上他,所以很不高興,有一些怨言。張曉蘭個子中等,有點胖,腦後留著一對黝黑的短辮,圓圓的蘋果臉型,臉色皮膚紅紅的,臉腮中間有點紫紅,一口地道的黃支地方口音,是班上的生活委員,唯一的女生班幹部。原來事情是這樣的,張曉蘭的家庭情況比較特殊,小時候家在金州市的蘭泉縣,後來父母離異,被母親帶到了黃支縣的,以後就在黃支縣長大考入黃支農校上學,正好和他們是一班。程報安同學曾經給他說過這件事的,張曉蘭的生身父親還在蘭泉縣,還與程報安同學是同一個公社的,程報安說:“張曉頭蘭頂多隻能算半個蘭泉老鄉。”他想想也是這個道理了。所以老鄉照相時就再沒有叫他。

又過了幾天師定國和呂斌臣兩個上屆的老鄉同學要畢業離校了,他們約了幾個老鄉同學過去,幫助收拾被褥行李,又扛又抬又提的,送到車站上,依依惜別,個個心裏都在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