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散財施善,大氣做勢(1 / 2)

懸壺濟世,揚名立萬

據史料記載,胡雪岩一生的確做了許多好事,有些事情慢慢變成定例定規,比如饑荒戰亂年景他設粥場、發米票,天寒地凍之時他施棉衣、舍棺材……

杭州收複,市麵逐漸繁榮。這時胡雪岩在杭州城裏修建義渡碼頭,做了一件施惠於四方百姓的善舉。

當時,杭州城外錢塘江上還沒有一座橋梁,與杭州隔江相對的紹興、金華等通稱“上八府”一帶的人要到杭州城,必須從西興乘渡船,到望江門上岸進城。從西興擺渡過江,不管是“上八府”的人到渡口,還是下船上岸之後進城,陸路都要繞道而行,而從西興到望江門碼頭,水路航運長,風浪大,很容易出事。胡雪岩在杭州長大,這些情況他當然是知道的。胡雪岩早有開設義渡的想法,但在他開辦自己的事業以前,自然不會有實力來完成這樁心願。胡慶餘堂開辦時,他的資產已達數千萬兩白銀,這時他做的第一件公益事業,就是擺義渡。他親自勘選地址,親自監督施工,在杭州三鹿廟附近江麵較窄的地方,修起一座義渡碼頭,讓過往的人直接由鼓樓就進城。而且他還出資修造了幾艘大型渡船,既可載人,還可以載渡騾馬大車。胡雪岩規定,所有客貨過渡,全部免費。四方百姓無不拍手稱好。

據史料記載,胡雪岩一生的確做了許多好事,有些事情慢慢變成定例定規,比如饑荒戰亂年景他設粥場、發米票,天寒地凍之時他施棉衣、舍棺材……直到他麵臨破產倒閉的那一年,也沒中斷。胡雪岩做的這些好事,使他在江浙一帶獲得了一個響當當的“胡大善人”的名聲。

胡雪岩為一個善人的名聲如此地散財施善,似乎有些讓人不好理解。生意人將本求利,一分錢的用度總要有一分利的回報才是正理。連胡雪岩自己都說“商人圖利,隻要劃得來,刀頭上的血也要去舔。”而且,“千來萬來,賠本買賣不來。”散財施善,分文不取,用自己從刀頭上“舔”來的血汗錢僅僅換來一個“善人”的名聲,何苦來哉!如胡雪岩似的賺錢能去做好事、善事,實際上為許多生意人所不為。

然而,胡雪岩說,做生意賺了錢要做好事,這正顯示出他超出一般人的見識和眼光。他做好事,無疑有他行善求名,以名得利的功利目的。正如他自己所說“好事不會白做,我是要借此揚名”。胡雪岩做的好事,也並不是與他的生意一點聯係也沒有。比如他修建義渡,實際上就與他的藥店生意有關係。胡雪岩的“胡慶餘堂”藥號建在杭州城裏河坊街大井巷,原來光顧藥店的多是杭嘉湖一帶“下三府”的顧客。義渡在碼頭建成之後,從義渡碼頭到杭州城裏必須經過河坊街。這義渡碼頭不僅為胡雪岩揚了名,而且也為來來往往的“上八府”的人直接到胡慶餘堂購藥創造了條件,等於是無形之中擴大了胡慶餘堂的市場。不過,胡雪岩做好事,的確有一個十分明確的目的,就是因為“做生意第一要市麵平靜,平靜才會興旺”,因此,他做好事也是在求“市麵平靜”,也是他做市麵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