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淡辱:我誌揚邁,水起風生(3)(3 / 3)

世界上有很多人不相信自己會失敗,他們不是自信太盛,而是付出太多,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他們不相信自己耕耘了那麼久,沒有得到夢想中的果實。但現實是殘酷的,失敗者永遠比成功者多,金字塔的尖頂容量有限,很多人隻能爬到半途,更多人一生待在底部。想讓人仰望的人,注定比其他人走更多的路,經曆更多陡峭。付出隻在一定程度決定收獲,唯有不斷付出、不停止腳步,才能真正有所獲得。

我們經常看到大學生們畢業後找到了工作,想盡快賺錢孝敬父母、想盡快有錢買車買房,而他們的父母則勸這些孩子說:“急什麼,先踏踏實實幹幾年,把自己的生活過好再想這些。”父母是有經驗的人,知道心態浮躁的人不能成事,甚至不能專心幹好一件工作,初入社會是人生的積累期,這個時候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地打下堅實基礎,而不是整天做夢想著賺大錢。曾看到過太多嫌棄公司太差、工資太低,整天想著跳槽的年輕人,這些人不能老老實實做出業績,就算有了好的機會,又拿什麼去與他人競爭?

小周剛剛進入公司的人事部,就有一場大型招聘需要參加。他跟著經驗豐富的經理學了不少看人經驗。他發現經理挑人的眼光和常人不一樣,比如銷售員,經理不挑那些朝氣蓬勃又年輕貌美的女大學畢業生,反倒喜歡挑那些看著樸實、有一定工作經驗的男人。

小周一向認為客戶喜歡精明幹練的美女推銷員,實在想不通經理為何找來一群看上去普普通通的男人。他向經理詢問其中的原因,經理說:“隻有那些吃過苦、有養家壓力的人,才肯真正踏實地珍惜一份工作,為公司謀劃,而且性格穩定,不容易跳槽。”小周恍然大悟地說:“原來‘吃過苦’也是優點!我以前怎麼沒想到!”

“你就是吃的苦太少,哪裏知道這些,以後多多學著點!”經理說。

有壓力才有動力,經過失去才能更懂珍惜。人們對待工作的態度往往和過往的經曆有關。一個人隻有知道生存不易,有實際壓力,才能真正踏實地為公司幹活,為自己積累資本。招聘經理把這種能力稱為“吃過苦”。吃過苦的人舍棄了好高騖遠,更忠誠,也更明白自己應該做什麼,他們比別人有更強烈的“不想再吃苦”的願望,自然更賣力,更要強。

在美國,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這些名校每年都要收到大量入學申請書,學校會派專人負責招生。這些人會詳細考察學生的成績、品行,對那些家境貧寒的人會給予更多照顧。這並不是因為家境不好的孩子更需要學習機會,而是因為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中早已磨礪出堅忍的品行,比其他學生更能吃苦。而任何一種學問都需要那些敢於吃苦的人,否則學術水平如何提高,社會如何進步?

成功是一條漫長的道路,想要成功,首先要相信天上不會掉下一雙翅膀供你飛來飛去,你必須依靠自己的雙腳,很多時候,你要一個人走山路、走水路,有時腳板上磨滿大泡,沒人安慰你也沒人給你醫治,你隻能靠自己的力量忍受寂寞和疼痛。在成功之前,每個人都要先吃苦,這就是生命的滋味。當你突破重重困難,終於看到了夢想中的美景,才會知道所有痛苦都值得,苦盡甘來正是圓滿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