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淡名:隱於紅塵,暖於自心(1)(3 / 3)

的確,功名就像是玩具,隻是供我們一時消遣之娛樂,而且生不帶來死又不能帶去,與其一生為它所累,還不如用一顆平常心來看待它,看得淡一點再淡一點,踏踏實實做點實事,生活才會越過越灑脫。

漫漫紅塵歲月,無論浮華勞碌,我們都要時常靜下心來,給心靈留有一方淨土,淡泊一切功名,不為功名而生存、不為功名所勞累,更不要為追逐功名失去氣節,處之泰然,不驚不喜;失之淡然,不悲不怒……

3.看淡聲名,享受美好和寧靜

生活就是一種享受,學會享樂才是人生。

得到和付出是成正比的,要想得到多少勢必就要付出多少。

名聲會將一個人曝光於公眾眼中,所以名聲越大,屬於自己的空間就越小。想要追逐名利,就要相應地付出。想要成為公眾人物,就意味著要對自己的一切行為負責,自己的人生也就不再隻屬於自己。

名聲越大,所要擔負的社會責任就越重。如果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沒有一顆強大的內心,那麼就不適合做一個公眾人物。作為一個聲名顯赫的人,要清楚自己要負的責任。

湯瑪士·華生是著名的IBM公司的總裁,他每天都非常繁忙,工作事務基本上塞滿了他全部的時間,他的日程表上密密麻麻地記載著需要做的工作,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每天他都為了工作而忙碌。在美國,他也算得上是一個能夠呼風喚雨的大人物,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一天,華生發現自己的身體出了問題,他開始血壓升高,而且精神狀態也非常不好,總是有心神不寧的症狀出現。因為身體上的原因,也影響到了工作,他的工作頻頻出現失誤。

無奈之下,華生在百忙之中抽出了時間去看了醫生。檢查過後,確診為心髒病,這樣的病需要加強休息,但是因為關心自己的公司和生意,於是他還是堅持工作。醫生勸他也不能讓他改變,他說:“我的公司不是一個小公司,我是公司的總裁。我每天的工作都多得做不完,如果我休息的話,公司會出現問題的。我需要負責的不是我自己,我需要為一個公司負責。”

華生說得沒有錯,因為他已經不是一個平平庸庸的人,而是家喻戶曉的人,所以他的人生也不再是他自己的了。因為名聲和責任是成正比的,如果我們站到了一定的位置,就意味著我們要對更多的人負責。

名聲過大,我們所能掌握的屬於自己的世界就越小,自由也就越有限。名聲過大未必是好事,即使是美名,也會讓自己的人生轉向自己無法控製的方向。

其實,瀟灑地活著也是一種幸福,聲名帶給我們的不能彌補我們所失去的。做一個平凡人也不錯,享受生活的美好與寧靜並沒有什麼不好,我們實在沒有必要將自己推向風口浪尖,心胸豁達一些,將聲名看得淡一些,我們的世界自然也就廣闊一些。

4.淡名濃情,因此不獨

心淡如水,人淡如菊。

在古代,鹽是珍貴物品,很多人一生都沒見過鹽。寺廟裏過著清苦生活的和尚更是如此,他們每天粗茶淡飯,小和尚們隻有隨師父出去做客時才能吃到一些好東西。

一次,一位財主邀請寺裏的僧人前去做客,師父帶著小和尚到了財主家。小和尚第一次看到鹽,他問財主:“這是什麼東西?為什麼要把它加進飯菜裏?”

“這是鹽,把它加進飯菜裏,飯菜就會變得美味。”財主說。他吩咐下人多給小和尚加飯,和師父聊了起來,他說:“近日常覺心神恍惚,看了醫生,醫生說我身體很好。”

“我想這是富貴太盛所致。”師父說。

“富貴太盛如何致病?”財主問。

“人生富貴正如飯菜裏的鹽,作為作料,會使飯菜更有滋味;但如果隻吃鹽,就會苦澀難忍。你雖然家財萬貫,卻沒有合意的妻子、暢談的朋友,怎麼能不心悶呢?如果能放下對金錢的執念,留意家眷的心情,與三兩老友時常相聚,又怎麼會心神恍惚?”財主看到吃飯吃得香噴噴的小和尚,深以為然。

人情如飯,富貴如鹽,人與人之間的維係靠的就是一份感情。以利益維係的人,利益在時聚在一起,利益不在時形同陌路,利益衝突時反目成仇。名與利都是外物,不能與真情相比。沒有真情,隻有名利的人生,就如一頓隻吃鹽的宴席,隻有鹹和苦——就像故事中倍感孤獨的財主,他認為自己有能力享受人生,卻不知該如何享受。

有時候人們會覺得空虛,明明自己有很好的生活、很高的地位,卻覺得心靈空蕩蕩地懸在半空,沒有著落。如果做出成績卻沒有親近的人祝賀,遭遇挫折卻沒有友善的朋友協助,人生就隻有孤獨和跋涉。而有了喜悅能夠和人分享,有了痛苦有人願意分擔,就像海上的船能看得到港灣,這樣的人生才能讓人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