媯語沉默地將幾道表疏都看了遍,緩緩開口,“卿等有心,但我自登基以來,攝政王處理政事井井有條,戰事平息,四海初定,我對攝政王執政,很是放心,親政一事,無需再提。”
這自然是謙詞,但女皇卻說出“無需再提”這樣的話,沒了一個借口,當然是不好再提了。嶽穹、項平、水揚波、柳歇等人俱是心有微詫,暫且將快要拿出袖口的折本又塞了回去。
第二日,‘巫策天’寺卿,碧落主祭司巫弋,帶著兩個少卿上殿奏事。
“臣啟皇上,臣昨夜曆觀天象,北天東壁數放其光;南天七星始見明大;臣卜其辭,乃示之:王道昌,聖主興。臣以為此乃天意授之於我朝,於是臣又占卜筮,兆文顯之“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其中”之語。”
“哦?”媯語身子微微前傾。
“臣以為,此乃上天示碧落以昌盛,指喻皇上親政!”
“可是……”
嶽穹眼一亮,馬上出列道:“皇上,攝政王打理政事井井有條是乃盡其人臣本分,而皇上親政是盡人君之責。皇上,您榮登大寶,掃平藩亂,威望已足。且現今百廢待興,正是皇上勵精圖治之際,還望皇上為天下百姓計,不辭辛勞,親臨主政。”說完伏地下跪懇請。
孫預見情勢大致說得差不多了,也跟著一跪,“請皇上不辭辛勞,親臨主政。”
“請皇上不辭辛勞,親臨主政。”朝臣一見連攝政王都跪下了,自己還有什麼不好決斷的,於是也都跟著懇請媯語親政。
媯語仰起臉,深吸了口氣,朗聲道:“既然眾卿家如此陳情,那我……便準奏,擇日行親政大禮。”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媯語握緊了纖手,這一刻,曆盡千劫,終於還是到了。親政,親政……讓百姓安居,讓人才得顯,讓四海呈平,讓宇內成祥,鑄就一個盛世,至少也是一片清明河山……然後,報仇!
十日後,也就是八月初五,媯語乘龍舟前往天都以南,華河上遊的皇陵告祖行親政大禮。
沿華水兩岸,人群雲集,隻為一睹女皇天姿。這日,華水上龍舟數十條,載著文武百官前往皇陵。先是兩條開路的引船,再來就是女皇的龍舟,高三十尺,寬四十五丈,長一百八十尺,多達三層,正殿,內殿,朝房總共一百零八間。船身雕龍嵌鳳,鎏金溢彩,端的是華貴非凡。其挽船,由九百人用青絲大絛繩牽引前進。身後成王、德王各乘一艘翔螭船,比龍舟略小。再後是文武百官的漾彩船共三十六艘,背船挽船達五萬多人。
媯語獨立船頭,今日是一番極正式的穿戴:麵貼珠鈿,頭戴九龍珠翠冠,一頭青絲挽成端貴的三博鬢,翟衣戴綬,以深青色織就的襟領暗繡金雲龍紋,翟紋十二等,間以四合暗花、如意雲紋,與深青中單、深青蔽膝、青襪青臾相佩,腰間一掛雙龍紋金綬帶,佩玉雙塊,玉綬環。乍一看,真如聖女下凡,華貴而威儀懾人。
兩岸百姓見了,無不跪地在呼萬歲。親政其實早已深入民心。
媯語望著八月的天際,湛藍而無一絲微雲,秋高氣爽,明淨澄澈,映得華水也是這般清透。夾岸的呼聲,即使相隔有些遠,但傳到耳際,仍是讓人心旌動搖。媯語不禁想起嶽穹的那句,盡人君之責,勵精圖治,開創盛世氣象……她,真的能做到嗎?
這片江山如此美妙,也實在讓她糟蹋不下手呀!媯語吐了口氣,那麼,就來吧!盛世,有那麼多能人在側,她還有什麼好擔心的!
八月的輕風吹來桂花的清芬,所有人都醉倒在女皇這一刻華衫輕翩,舉目邀首的逼人的美麗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