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改革爭議(2 / 2)

他說完後,大家都同意的點了點頭,我的心卻沉了下來,其實也難怪眾人,我突然拋出這麼一個天馬空行的方案,大家懷疑其可實施性是很正常的。我又不甘心就這麼放棄,難不成告訴他們我這個體製是經過曆史的驗證的,絕對是先進的、可行的。但是,如果我強行推行自己的想法,又恐傷了眾人的心。

吳行朔看我低頭不語,出來打破尷尬道:“少帥剛提到設立三院之事,大家聽得不是很明了,少帥不妨詳細說來,大家商討一下。”

我一聽來了精神道:“其實我所主張的變革最大一點莫過於加司法院,三院下設各部其實隻是名稱及分類標準不同,但其實都是在維持政府的運轉。至於我將司法院提到兩院的高度主要是有三個目的,一是提高大家對刑律的重視,可以教導百姓更好的去尊重國家的律典,安分守紀,同時也能給官員帶來很大的震懾;二是我想將各縣的行政權力分為行政和司法兩個體係,縣令隻負責維持城裏治安、征收稅銀等正常的行政工作,將審判斷案工作分出由專門的司法機構進行。這樣一可以提高斷案官員的整體素質,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官員收受賄賂,減少冤假錯案。這第三呢,我是想在司法院下設禦史台,負責監督百官,行使言官職責。我知道這個變革可能過於大膽,一些想法可能也有不周全的地方,但我是相信其能更好的平衡各個權力,從體製上促使社會的穩定。”

我說完後,大家又陷入了沉默,今天對他們的衝擊真的是很大,都似乎已經隱約感到了這樣變革的好處,但他們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消化。

過了一會,王成誌走出道:“我同意少帥的想法,雖然有些細節的東西還需要大家再商議商議。將判案權分割出來雖然增加了機構和官員,但這樣的一個專門的機構和熟悉審判的官員,的確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冤假錯案,而且也可以很好的達到監督製衡的效果。但我有一個問題,就是這審判人員由誰來監督呢?”

我知道這其實是所有人的疑慮,這也是我一直非常頭疼的地方,現在就把監督的禦史院提到“三院”的高度顯然是不現實的,但將禦史台設於司法院下麵,又恐其對司法院的監督不力,我點了點頭道:“這個其實也是我想法中最頭疼的地方,我有兩個想法,一個是禦史台名義上在司法院下麵,但卻由三院共同管理。另一個方案是,在案件審判後,被判刑之人有權向當地縣令提出檢察,這樣政府官員和審判官員可以相互製約,以上兩點各有優缺,實在是很難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