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我找你們來得主要事情,你們有什麼好的意見和好的人選嗎?”
“我那裏上次陸遊先生推薦的人中,到是有幾個不錯的,在治理地方上到也有些能耐的。”唐佐道。
我一聽來了精神,忙道:“說來聽聽!”
“許一諭自然就不用說了,在刑獄方麵絕對是難得的人才。另外像趙泰奇、李顯、王文昌、宋闌幾人雖不似一諭般出眾,但在治理地方上確有點能耐的,而且最重要的是為人正直穩住,不似一些文人般浮躁。”
“能得到唐兄肯定的人自是有點能力的材料,看來我這幾個省的巡撫有著落了。但我們眼下所缺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光靠這幾個推薦的人是萬萬不夠的,還得想點辦法。”我道。
“幾朝以來選拔人才都是通過科舉來實現的,但眼下時間上卻有點緊,關鍵是參加考試人的資格問題,都是很麻煩的。”吳行朔補充道。
我點了點頭,心想科舉老子是肯定不會搞得,但眼下想要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人才,也隻能通過考試了,便道:“科舉考試肯定是來不及了,這和朝廷的選拔也有所衝突,不好交待。但來個選舉英才的考試還是可以來得,就叫“選秀會”對外就說是選取預備人才。這個事由唐兄負責籌辦,考試在一個月後舉行,至於這個資格問題,我看還是不要設置什麼限製,這樣才能體現我們不拘一格選人才得態度。”
唐佐點了點頭道:“看來也隻有這麼個辦法了,但如果考試人員沒有限製的話,恐怕考試過多,這樣組織起來就要花費很大的精力,在考試的嚴肅性上恐怕要大打折扣了。另外如果隻說是對人才的一種儲備的話,怕很難吸引那些有真材實學的人,這樣我們選秀的結果就可能不是很理想了。”
他說的的確在理,看來自己想的有些簡單了,便道:“唐兄提醒的是,這樣吧,這考試的資格就定為在鄉試中取得過名次,如果人還是有點多,就幹脆將考試定為兩次,一個月後先來個‘選試’,在選試十天後選擇前十分之一的考生再來個‘定試’,選出適用的人才。但有一點必須強調,此次考試必須以實用為主,那些隻會誇誇其談不切實際的儒生我不要,這個唐兄就快點著手準備吧。
唐佐點了點頭,我看缺人的事也就隻能這麼辦了,便繼續道:“現在還有個問題就是兵力的問題,我們少帥軍現在所有部隊基本上都被安排在了各地,手上基本沒有什麼多餘的兵力,這對下一步的行動將是很大的製約,不知道你們有什麼意見沒有?”
“我們現在的兵力已經達到了十七萬了,但從數量上講已經不算少了,關鍵是主力都被拖在了金地,所以有點捉襟見肘了,我看最大的問題是盡快穩定金地。”吳行朔分析道。
“關鍵是穩定金地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且眼下百廢待興,不宜大規模招收壯丁入伍,在下認為應把這擴軍的事先放放。”唐佐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