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之後,我再也沒有做過愚蠢,傻到天真的決定,後來隔三差五,在湖邊開始枯燥無味的繞湖慢跑,五分多的配速跑了好久好久的一段時間,沒有訓練方法,沒有目標,有的隻是一個執著與熱愛,無聊和孤獨的心。
2016年12月31的夜末,我帶著對新的一年的期許,跑出來2017的第一張路圖,沿著吳江城中央的中山北路,一直最喜歡的路線,交給自己,一份結束而又開始的路圖,一直被珍藏在我的相冊裏,那一夜極為輕鬆,內心格外平靜,也沒有疼痛感。唯一的故事,就是被汗水浸透的衣服。
為曾感謝那所有的經曆,讓原本平凡的自己多了不平凡的事,讓後來的時光奔跑,成為生活的另一種方式,它是興趣與愛好,是深深地愛上,是淺淺的做,必不可少,平淡無奇的一件事。是生活小部分的習慣。是生活和壓力的釋放,是人生追求的理念續章。
這世間所有的堅持,都是因為熱愛。隨著時間,隨著逐漸積少成多的跑量,我已經從疼痛感走了出來,跑步的習慣,更成了我重新熱愛的一部分,像極了曾經熱愛文字一樣,習慣性地去深喜,越來越覺得,長跑就是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
2017年1月30日,隨著環湖訓練,積少成多的跑量,我拉了一次比較令自己滿意的半程馬拉鬆,用時一小時五十八份,打破了初次跑步時兩小時的記錄,逐漸隨著社交,讀了好多運動知識,科學拉伸和瑜伽課課程。
在這一年的時光裏,我把大本營定位到了湖邊,十三公裏一圈,成了每一天必須要做的事,每個月的跑量也從多從少,但依然成了工作之餘的習慣,跑過的半程幾乎太多,但全程環湖四圈,卻隻有一次!後來也參加了好多正式的大型比賽,就比如踏上人生的第一個全程馬拉鬆蘭州國際馬拉鬆。
從曾經的網絡作者到馬拉鬆跑者,這條路我經曆了性格的大轉變,可否有人記得,曾經那個傷春悲秋“夜聆離殤”?可否還有記得那個多愁善感的“清風”,我一路都從故事走來,而故事一直延續到未來,短暫的一年時光,從身心上,我給自己一次大蛻變。時至今日,我可以陽光的麵對,每一天晨起的跑道,亦更不會再把悲傷,留在未夜黃昏的跑道。
熱衷於某件事,執之以初心不變。跑步是一件在常人眼中特別簡單的事,可很少有人持之以恒的去做好它。我想以後的日子裏,我除了做好它之外,還要努力去堅持。我曾承諾過自己,要麼做的最好,要麼不去做。
健康是人生最好的本錢,科學運動離不開背後支撐的強大知識,請記住,每一件簡單的事,都有它不簡單的做法。但有些事,生來就是要有人去做的,關於如何才能找到真實的自己,並不是拿生命去開玩笑。每一小步決定成功的一大步,日積月累,才能堆積如山。這便是跑量。
長距離奔跑,不是追求多少配速,而太多貴在途中的堅持,有人用五秒跑完一百米,但有人用十幾秒同樣跑完,我覺得運動的概念很簡單,那就是動起來,不求快慢,隻要讓自己的身心,得到舒適感便好。然而、馬拉鬆是一種精神。
馬拉鬆的精神就是永不放棄,持之以恒的堅持到底,我所讀懂的是這樣,這一種精神也是人生的精神。就像基普喬格說的“如果你想更快,就必須慢下來,找到最真實的自己”人生亦是如此,如果你想成功,就必須找個那個最真實的自己。
這一路跑來,我讀懂得跑步,是永遠把健康和身體,放在第一位,這也是跑步唯一的核心價值所在。所以、以自己的方式,跑自己的征程。或許、下一秒的自己,又會是你期待的模樣。跑贏昨天的自己,都是我們一直堅持的信仰。
請允我今日書筆銘記跑齡一歲的自己,就讓感動的故事,都一一留在昨天的跑道上,無需潑墨歌頌,隻求任重前行。以持之以恒之心,做堅持到底之事,我們都一樣,以夢為馬,隨處可棲,漫漫前路何其多,惟願遇見下一個更好的自己,跑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丁酉年九月二十一·草堂三語
字·道遠
書·吳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