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載京口(今江蘇丹徒)的一個小山村裏,有一對忠誠無間的朋友,他倆一個叫陳子方,一個叫閔仲達。還在很小的時候,兩人就成了好夥伴。他倆一同上學,一同做功課,一同遊玩,形影不離,就像親兄弟一樣,彼此之間更沒有猜疑和嫉妒,是大家誇讚的好夥伴。
為了向仕途衝擊,他倆在學舍裏度過了幾年艱苦的日子。這時的同窗之誼,仍然樸素無華,沒任何雕琢和虛飾,唯有拳拳的同鄉加同學之情。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倆的心事也多了起來,特別是閔仲達的潛意識裏,萌發出要超越陳子方的念頭。
公開的競爭,才是最公平的。朋友之間的公開競爭,是推動彼此進取向上的動力,也是無可非議的。但閔仲達卻偏離了公開競爭的航道。當他倆走進考場的時候,出現了陳子方意想不到的結果。
按理說,考試是嚴格的,考試製度是公平的,應考者臨場發揮得怎樣,自然是錄取的依據。然而,這時的閔仲達卻開始了玩手腕、使心計的伎倆。本來按真實成績,陳子方是優於閔仲達的,而他卻落榜了。對於這一點,陳子方心裏十分明白,但他沒有後台,沒有活動能力,隻能忍氣吞聲。不過他沒有氣餒,他懂得失敗者並不屈辱的道理。生命的榮耀,在於跌倒了還能爬起來。從苦難中磨煉自己,在奮鬥中實現自我的理想,才是真正的強者。他決心把這次不公平的競爭,當作自我奮鬥的動力,讓青春書寫無悔的人生。
朋友當官去了,他就一個人埋頭讀書。在陳子方的生活樂章裏,沒有失敗的音符,也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更沒有消除不了的疑團。艱苦的磨煉,深入的探究,使他的書讀得越來越精、越來越廣了,人品也越來越好,具備了向上衝殺的本領。
3年以後,他與另一位朋友相約赴京參加考試,他的成績果然十分突出,受到京師達官貴人們的一致保薦。不久,他被派往浙江任職。早已供職於浙江的閔仲達,雖經過多年的經營,這時也才擔任“掾憲”。當他聽說陳子方獲得了一份比自己高得多的職位時,心裏很不是滋味。他拷問自己的良知,幾許羞愧讓他燒紅了臉,覺得自己無臉再見故人。
“學問深,意氣平”。陳子方在潛心做學問的日子裏,也同時加強了自身的修養。他早已把那場不公平的競爭拋於腦後了,到任後不久,便去探望閔仲達,希望與舊友共敘家常,加深友情。然而,他登上閔仲達府第的時候,卻遭到了拒絕。門衛以“主人有病,謝絕會客”為由,打發陳子方走了。這樣反複幾次以後,陳子方才明白,這是閔仲達找借口,是怕自己再提起從前的事。經過反複的思考之後,他決心以赤誠的心去化解閔仲達心頭的疑慮。於是他再次去拜訪閔仲達,並坦率地向門衛指出:老友遠道來見,哪有拒之門外的道理;現在,朋友病了,更有理由探望病友,即使為他端湯拿藥,也是應該的。說完,不由門衛分說,便撞了進去。
閔仲達由於心中有病,愧見老友,但事已至此,隻好硬著頭皮走了出來。陳子方見此,便坦率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他拉著閔仲達的手,一起回憶過去的歲月,並告訴閔仲達,他認為同窗好友是一生中最難得到的真情和緣分。曾經共度的讀書時光,是生命裏彌足珍貴的浪花,隻能珍惜,決不能毀滅。因為那是用童心唱出的歌,用質樸繪成的畫,用坦蕩鋪成的路,是心靈上開出的迎春花。盡管它有時不算健康,不算完美,那是稚嫩造成的,是坦然的流露,決不能因此冷淡往昔的感情……
疙瘩解開之後,這對老友重新握緊了手,兒時的歡樂又湧上了心頭。兩人相約道:“現在我們同在杭州任職,彼此難免有疏忽的地方,我們應該彼此提攜、約束,時刻提醒對方,牢牢把握好航向,這樣,才算沒有辜負往日的苦讀,才算沒有辜負往日的交情。”
從此,一有閑暇,他倆就相約出遊,或漫步於長堤,或蕩舟於湖上,詩酒酬答,其樂融融,往昔的芥蒂已經無影無蹤了,而心靈之間搭起的寬容之橋,風光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