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原聞此,知是白夕定是發現了什麼,未發一言,屏息靜聽。
白夕接著道:“凶手的確將屍體藏入了下水道中,三十年前這兒可是有一個大窟窿,也許是因為年代太久,石板破碎後留下的。記得當時一個孩子貪玩,與夥伴捉迷藏時躲到了圖書館的後麵,不小心卻掉了進去,家長為此向學校多次提及此事,慢慢也就傳到了師生的耳中。”
“當時的下水道有多深?”顧原問道。
“我不清楚。”白夕搖了搖頭。
顧原默了片刻,說道:“三十年的情況你我都未親眼目睹,現在隻有根據自身所了解的情況進行推測了。”
他頓了片刻,接著道:“還原當初的情景,也許是這樣。三十年前的傍晚,凶手在樓梯轉角處殺害了晴新,隨即將屍體從窗外扔進下水道中。圖書館與當年的湖區之間處於西高東低的地勢,當日恰逢暴雨,下水道必定漲了很深的水,待下水道中屍體屍氣聚集,浮出水麵,將順著下水道向湖區方向浮動,按理來說,下水道與湖區之間應該會有一道接通口,屍體通過那道接通口浮入了湖中。此時,屍體一定會浮出湖麵,那麼凶手必須要防止這一刻的出現,或者在這一刻出現之時,及時采取措施,以免屍體被人發現,他必定會再次去湖邊。”
白夕靜靜聽完顧原的分析,淡秀的眉毛蹙了一下,疑惑道:“可是,殺人現場以及他的身上應該會留下血跡,他又如何隱藏這些順利逃出圖書館呢?”
“隻要在被害者傷口血液湧出的時候及時抑止,會很大程度上減少現場的血跡。如果三十年前的圖書館室內布局與如今沒有太大變化的話,凶手應該會去三樓的洗手間處理手上遺留的血跡,包括利用那些水處理現場的血跡,如果他提前預謀或許還會在洗手間準備好了衣服。”
白夕不由點了點頭,的確,洗手間的位置與三十年前並沒有太大變化,的確是凶手處理現場的一個便利地點。她接著顧原之前的分析繼續問道:“那麼,他要如何處理湖麵上漂浮的屍體?”
“或許他會給屍體纏上石頭,讓屍體下沉。”
“那他為什麼又要把屍體從湖下帶出來封進牆裏,何況,填湖工程並非一兩日能夠完工,等到填湖工程完工,再加上修建實驗樓,屍體也早該爛的不成樣了。”白夕提到此處胃中一陣翻江倒海。
冒進顧原腦中的倒不是腐爛發臭的屍體,而一個個同樣的疑問:凶手為什麼要把屍體拖出來?為什麼不直接讓填湖工程埋葬了屍體?難道他怕被誰發現嗎?怕誰?填湖的工人還是......
一個念頭如刀光一閃,驀地閃現在他的腦海,凶手害怕維文。
“真是可惜啊,真想再去湖中看看。”維文那聲長歎在顧原腦中回響。
維文為了尋找單極磁鐵必定多次去過湖底,凶手得知了此事,害怕屍體被維文發現,所以才將屍體從湖底轉移。
而陳老伯剛好從維文口中得知了此事。
陳老伯。顧原在心中默念道,那日暴雨,他未打傘去了湖邊,渾身濕透。假設晴新死亡那天就是白夕來這邊之時,屍體隔天膨脹浮入湖中,依白夕所說,她來時湖區還未施工,難道隔天湖區便施工了嗎?維文說已經施工幾日了,陳老伯是施工工人,那日專門來看看。與白夕的說法明顯矛盾,維文在說謊,還是,他得知了錯誤的信息,誰給了他錯誤的信息?
一張蒼老的臉龐在顧原的腦中越來越清晰,陳老伯,他在撒謊,填湖工程在那時並沒有開始,湖區還沒有施工,不僅如此,他去湖邊恐怕也是為了藏匿屍體,而不是去探望工程。
回想之前凶手腳印所留下的信息,身高年齡與維文接近且比他稍瘦,既與陳老伯也驚人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