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良走上工作崗位後,所遭遇的不是想象的一帆風順,而是一條布滿了坎坷的職業生涯。進入機關工作後,他覺得總是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負,於是,他辭掉了機關工作而轉向自謀職業,開始了艱難的工作曆程。
他在頂新國際集團工作時,有一次,一天進過87家館子。進這87家館子不是為了吃飯,而是去推銷公司的產品——頂好色拉油。為此,他曾經發誓:“這一輩子再也不進餐館!”
那些日子,是王文良最為艱苦的時期。為了完成推銷色拉油的任務,他不得不背著色拉油滿北京城地跑。最勞累時他一邊走一邊就睡著了。連續被拒絕了10次、20次簡直是家常便飯。被人拒絕後還要頂住巨大的壓力再一次微笑著踏進下一家的大門,他曾經有過32次被拒絕的失敗記錄。但當他開始第33次努力時,他成功了。
對於“成功是什麼”,王文良感慨地說,“成功是榮耀的背後灑下的汗水甚至血淚。生命,隻有經過無數次挫折與失敗,經曆不斷的翻滾和煎熬,才能留下一脈幽香。”
一個不把失敗放在心上的人,失敗反而不能把他怎樣,他也就越容易成功。一個人如果總是害怕失敗,失敗就會如影子一樣緊跟著他不放。
美國總統羅斯福第一次競選總統時,慘遭失敗,他決定暫時退出政壇。可是不久,一場意外的車禍向他襲來,使他變成了終身癱瘓。癱瘓後的羅斯福依然相信,隻要有能力和智慧,就能夠登上總統寶座。於是,4年後,拖著癱瘓之軀的羅斯福再次卷土重來,終於入主白宮,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靠輪椅行走的總統。但他並不看低自己,而是充滿了信心。他在演講中提出“無所畏懼”的口號,他說:“我們唯一值得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他憑著忍耐挫折、不畏挫折的精神,引領美國走上了強國之路,並獲得了連任4屆美國總統的殊榮,成為美國最傑出的總統之一。
與他相比,另一位美國總統尼克鬆卻因在第二次總統競選中害怕失敗,做出了一係列幹擾公正選舉的醜事,結果還是因為水門事件醜聞不得不辭掉總統職務,留下了極不光彩的一筆。
挫折是人生成長的必經之路,它不因為你軟弱就躲開你,也不因為你堅強就折磨你。有句名言說的好:如果你想一生擺脫苦難,那你就必須是神或者是死屍。既然挫折是不可回避的主題,我們能夠做到的,就是要減少、避免那些由於自身的原因所造成的挫折,而在遇到痛苦和挫折之後,則力求化解痛苦,爭取幸福。我們要知道,痛苦和挫折是雙重性的,它既是我們人生中難以完全避免的,也是我們在爭取成功時不可缺少的一種動力。因為推動我們奮鬥的力量,不僅有對成功的渴望,還有為擺脫痛苦和挫折而進行的拚搏。
巴爾紮克說:“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進身之階,是弱者的無底深淵。”人生中遇到挫折就像大自然中的刮風下雨,誰都無法避免。誰能忍耐住挫折的磨煉,戰勝困難的挑戰,誰的人生從此便一片光明。否則,就會陷於灰暗中而不能自拔。挫折會讓懦弱者更加懦弱,也讓堅強者更加堅強。沒有經曆苦難的考驗,人永遠品味不出幸福生活的意義;隻有經過挫折的錘煉,才會珍惜得到的收獲。所以勇敢者才能在不斷的失敗中獲得經驗,挑戰者才能最終走出陰影和黑暗,擁抱光明的未來。
快樂應該是人生的主題,快樂更是成功的動力。在快樂中追求成功,比在痛苦中實現升華更有意義。成功的過程是一個改變的過程,但更應是一個快樂的過程。飛翔著的雄鷹才是快樂的,奔騰著的千裏馬才是快樂的,拒絕壞心情的汙染,痛苦中也會品嚐到快樂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