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思考——激發思想的力量,掌握成功的鑰匙(1)(2 / 3)

思考能創造美,體現美,收獲美。我們要營造一個靜謐的空間,自由的天地,不受束縛的思考,海闊天空的思考,持之以恒的思考,這樣,創造的閃光必將降臨到你的身邊。

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是成功者所高度重視的。著名學者陶行知在一首打油詩中說:“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萬事指導我。你若想問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如,何時,何地,何去。好像弟弟與哥哥,還有一個西洋派,姓名顛倒叫幾何。若向八賢常請教,雖是笨人不會錯。”

獨立思考,要有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沒有雜事的紛擾,沒有物欲的衝擊,沒有他人的強求,這種思考環境,才是最為珍貴的。北大正是一處這樣的所在,她雖處於繁華都市,卻鬧中取靜,一塔一湖,一樓一院,一樹一草,都受到了獨立思考之風的熏染,張揚著獨立的個性美。這種個性美正是北大百年文化氛圍積澱的結果。平庸者必然思維僵硬、陳腐,成功者必然思想鮮活,思考縝密。北大是適於獨立思考的聖地,北大人所擁有的獨立思考的風尚必然為其盛名增添著無限的內涵。

周恩來總理曾盛讚北大獨立思考的力量,他說:“思之,思之,神息通之。”將一半時間用於思考,一半時間用於行動,無疑是我們將工作做到最好的有效方法,不懂得運用思考這一才能的人,是難以開掘出豐富的智慧礦藏的。善於思考的人,就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享受成功的樂趣,從而贏得一切。從某種意義上說,擁抱成功的關鍵,則在於你能否積極思考,持續思考,科學思考。

曾任北大校長的馬寅初先生語重心長地囑咐學生:“獨立思考,切忌囫圇吞棗,人雲亦雲,隨波逐流,粗枝大葉,淺嚐輒止。”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凡事多想一想,多問一個為什麼,許多事情就會做得更好一些,人生成功的可能性就多一些。“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這是科學家愛因斯坦的著名論斷。愛因斯坦概括自己一生的科學實踐,得出了這一真知灼見。他提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卻包容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勤於思,敏於行,如果我們都能夠獨立地思考,把問題搞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我們就能夠在做出重大決策時,少犯或不犯錯誤,從而用正確的理論指導實踐,達到知與行的完全統一。珍惜思維中的任何一點閃光的火花,讓這樣的火花變成不斷擴散的力量,久而久之,獨立思考的能力就會有明顯的進步,人生就能迎來一個明媚的春天。

沒有思考就沒有發現

羅曼·羅蘭有句名言:“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這句名言在北大人看來,應該是“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思考美的頭腦”,因為北大人發現,美的東西來源於思考,沒有思考,就算是仙境一般的美景他們也會是“熟視無睹”的。不僅發現美的東西需要思考,追求事業發展、人生的成功也需要思考,甚至無時無地不需要思考。許許多多的成功者在開創事業征途中,常常是夜不能安寢,食不能甘味,陷於思考和判斷的煎熬中。他們的成功不是因為他們擁有高人一籌的手段,而是因為他們有高人一籌的思考能力。

北大學生作為中國的頂級精英,無一例外地有著聰穎過人的頭腦,這種頭腦在北大頂級大師們的培養和教導下,已由原來的幼稚、單純、簡單變得成熟、複雜、豐富了。尤為可貴的是,他們幾乎都掌握了思考這一人生最為重要的成功法寶。他們運用思考這一武器,認真審視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審視了自己的不足和欠缺,審視了自己人生的主攻方向,確立了一個越來越清晰的目標和奮鬥路線圖。是不斷的思考讓他們發現了成功人生的道路,是思考讓他們懂得了做人做事的成功要訣。

大學本科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的吳曉蕾在西安本地的設計院工作的近兩年的時間裏,一直思考著自己的人生道路,經過長時間思考後她發現,自己的性格是屬於需要和別人去交流、通過交流產生價值的人,因此她覺得進行工程設計並不是自己所期望的生活,自己更適合從事教育類的工作。於是,2003年9月她如願走進了北大教育學院,攻讀教育技術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獲得北京大學教育技術專業碩士學位後,她又開始思考和認識中國的教育形勢,並從中發現了屬於自己的潛在機會。讀研期間,她一直對數字化學習行業充滿興趣,並到一家進行數字化教學的公司實習,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她不在意很低的工資和很瑣碎的工作,堅持認真做好工作,並從中學習數字化教學的操作規程。點點滴滴的積累中她發現了這個行業的巨大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