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的故事再次論證了這樣的道理:“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隻有經曆過憂患和磨難,才能逐漸邁向成功。北大教授這樣要求學生,在年輕的時候,多把自己放在逆境中,更多地在困難中鍛煉自己,就能提高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生存本領,而且還會磨煉敲打出許多美好的品性,增強生活的能力,擴展視野,掌握技能。
生長於岩石間的古鬆,總是青翠蒼勁,充滿不可遏製的生命活力;埋在沙漠裏的草籽,遇到一丁點兒水分就能迅速萌芽,慢慢長成一片碧綠的草叢;極地的苔蘚,可以經曆數萬年的幹燥寒冷,依然追尋陽光的腳步而存活下來。困苦的遭遇常能造就不平凡的人生。而順利的境遇,尊貴的地位,充裕的資財,舒適的生活,似乎應該是每個人發展進步的有利條件。然而曆史和現實的經驗卻一再告訴我們:從來紈絝少偉男。在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我們看到名門望族走馬燈般地興衰替換,家運三代不衰便成為治家有方的美談。大清王朝的八旗子弟就是最好的例證,這個馬背上的民族曾經驍勇善戰剽悍無敵,但坐擁江山後,再也沒有往日的打拚精神,八旗子弟完全沉醉於安樂享受之中了,清朝的滅亡也就成了必然。
相反,苦難、逆境反而產生和造就了一些偉大人物。北大校園裏就不乏這樣的榜樣。朱自清、俞平伯、馮友蘭都是如此。心理學家發現,充滿危機感是每個成功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苦難的刺激,能使人保持鬥誌,保持振奮,保持進取精神。而樂於享受,就會使人的免疫功能不斷下降,讓人的神經受到麻痹,看不到潛在的危機,也疏於必要的戒備和防範,一旦危機降臨,就會陷於手忙腳亂之中,成為不值得可憐的失敗者。
北大生物學教授對學生說,螞蟻是地球上很小但又很強大的昆蟲。它很小但它卻可以吞食強大的獅子,它很小但卻可以組建世界上最強大的團隊,它所以能夠成為地球上不可輕視的力量,就是因為它時刻充滿了危機感。
第一,螞蟻從不放棄。如果它們正在尋找食物或者遷移洞穴,而你想方設法阻止它們,它們就會尋找另一條路線,或往上爬,或鑽入地下,或者繞行,直到達到自己的目標。
第二,螞蟻充滿危機感。在炎炎夏日就會打算冬天食物。他們知道夏天的舒服日子是短暫的,而冬天的寒冷卻是漫長的,所以,螞蟻在盛夏就必須為自己儲備充足的過冬食物。
第三,螞蟻在冰冷的冬天裏總想著夏天!冰封的季節裏,螞蟻提醒自己:“冬天的危機不會持續太久,我們會迎來春暖花開,吸食到花蕊的甜蜜。”於是在氣溫變暖的第一天,螞蟻就爬出去活動;如果氣溫下降,它們就再返回洞裏。不一味地等待,這樣螞蟻成了氣溫計,靈敏地感受著冷暖變化。
第四,螞蟻在整個夏天都四處奔波,竭盡全力地為冬天準備盡可能多的食物。它們隻要有時間,除了修補洞穴就去準備食物。絕不偷懶,每個螞蟻都自動自發,全力以赴。
螞蟻所以要這樣做,就是因為它們知道,要生存就必須有危機感,就必須永不停息,否則,就隻有被淘汰的厄運。
人生又何嚐不是這樣?人活著要有危機感。一個人對自己目前的環境不滿意,唯一的辦法,是讓自己戰勝這個環境,超越這個環境。譬如行路,當你不得不走過一段險阻狹窄的道路時,唯一的辦法是打起精神,克服困難,把這段路走過去。而不是停在中途抱怨,或索性坐在那裏打盹,聽天由命。
“古今英雄多磨難”,不論處於什麼樣的環境下,奮發進取、勇於求索才能獲得最有價值的人生。所以,置身在不如意的環境中的人們,不但不應該消沉停頓,反而要拿出加倍積極樂觀的精神來支配目前的環境,一片更廣闊的藍天必然在前麵等著你。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不是無所事事的,我們都是要完成一些偉大的事情。
然而今天我們的一切也都不是隨意得到的,我們也沒有任何的權利去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我們應該時刻準備著,為我們的明天,為我們的未來,為我們的目標,為我們的使命。
總之,一句話:我們活著要有危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