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忙也可以有品味
對生活的不同體會和態度,可以體現出一個人品味的高低。品味高的人,他的生活高雅、淡泊、詩情畫意、有格有調、有追求、有意義;品味低的人生活則粗俗愚昧,枯燥無聊,無奮鬥,無價值,但這種人往往既無自知之明,又如跳梁小醜般讓人啼笑皆非。
享受現在,不要窮忙
有人這麼解釋“忙”字:忙”這個字拆開就是“心亡”,如果我們對某些人某些事的心已經死了,就會用“忙”來當作借口。這個解釋很貼切。
常有窮忙族會因為“忙”,而漸漸遠離了朋友;因為忙,而忽視了家人;因為忙,而忘記了對於自身健康的嗬護。這代表我們對親人、朋友以及自己的心已經麻木了,因此我們會用“忙”來當說辭。
越忙則心冷漠得越深刻。忙碌的生活,常常讓我們錯過了很多得到歡樂的機會,讓我們浪費了生命中很多美好的東西,甚至失去自己。
其實,忙碌不是忽略生活,拒絕美好的理由。我們無從測量我們生命的長度,無從知曉明天的事物會有怎樣的變化,我們不能預知明天將要發生的事,我們更不能預知未來的生活會是怎樣的。一切對於我們都是未知數的時候,我們就無需苦惱這些,該來的自然不會漏掉。
當我們乘坐火車的時候,心中想的幾乎全是目的地,卻忘了欣賞沿途的風景:飛馳的行人,遠山的鬱鬱蔥蔥,連綿不絕的山坳。大部分人都認為,當功成名就的時候,就可以幸福地享受生活了。其實不然,人生的旅途並沒有可以停歇的驛站,更是一張單程票,生活的真正樂趣在於欣賞到沿途的風景,而車站不過是心中那抹希冀而已,當你幡然醒悟,再想回頭看一眼這景色時,風景已經錯過了。
很多人都說外國老太太和中國老太太大不相同,外國老太太是今天用明天的錢消費,一生都是享受高質量的生活;而中國老太太,則是今天都不花昨天的錢,窮其一生都在為攢錢忙碌,到最後自己還是沒有大房子,依然活在憂慮當中。
一味奮鬥會辜負奮鬥的本意,一味享受也不能提高生命質量。我們需要在奮鬥與享受之間重置一個適當的平衡點,雖然它會因時而變,因人而異,但我們要不斷嚐試,以求質量高度與時間跨度的最優結合。一味享受,人生就等於浪費,一生無所作為;一味奮鬥,生命就會陷於疲軟,無法感受生活的美好。我們需要將它們置於天平的兩端,時刻保持它們的平衡。
我們無論是苦難還是順利都要享受現在生活,體會生活的美好。在享受的同時,也要憧憬美好的明天,不要沉溺於現狀,因為現在就是在創造未來。
當我們為一天的忙碌感到疲乏時,可以馬上起身去散散步,或打打球;可以澆澆花,閉起眼睛沉思一會;也可以看一本自己感興趣的書,寫下自己的心得感悟。當然,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讓自己有效地利用好現在。享受現在,你可能會改變自己的一生,享受到不一樣的人生樂趣。生活應當是我們珍惜的一種體驗,而不是要熬過去的日子。
生活要用心去品
品,有人格、品質、品德的意思,味是趣味、體味、回味,合起來,大概就是指一個人的品質、幽默、操守、休養。但品味從表麵上還有另外一個最常用、最簡單的含義。品是品嚐,味是味道,合起來可做“品嚐味道”解。
品味生活,可以理解為品嚐生活的味道。不是用舌尖用味覺去品,而是用心去品。
比如,同樣是一杯茶,有的人拿起來杯稀裏嘩啦一口氣喝完了,連所喝之物的味道都嚐不出,更別說是品味了。而另一種人,會在一間古色古香的書屋,在透著紅木香氣的茶幾上擺上一道古老的紫砂壺茶具,斜倚在用竹藤椅上,捧著一本書,斟滿一杯茶,讓香茗在熱水的衝泡下慢慢地舒葉開花,讓陣陣茶香在四周彌漫飄逸。然後,他再端起茶杯,慢慢品嚐,茶水中清苦又不乏甘甜,芳香中略帶澀的味道由舌尖慢慢沁入心扉,然後就品茶而品到生活,品到人生。
比如,看到秋天裏落葉紛飛的枯木,有些人隻覺得無非是一顆掉落葉的樹,來年再長新的,而有的人卻能品出一種滄桑淒涼的美,聯想到那秋風掃落葉的純粹。
比如,在公交車上理應給老人讓座時,有的人會覺得厭煩,極不情願,甚至對那個老人產生了一種憤怒埋怨的情緒。而有的人卻會真心實意地主動讓座,並且會從對方的感謝和旁人嘉許的目光中品到一種助人為樂的自豪。
比如,同樣是去戶外銷售,有的人感覺到做銷售就是一種很丟臉的工作,是隻有臉皮雙層厚的人才能賺到錢的工作,而有些人卻能從對客戶的服務、溝通過程中品味到這是一份能服務於大眾,能夠為大部分人群提供便利,且具有挑戰性,讓自己得到更好的鍛煉,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具有發展潛力和責任感的事業。
對生活的不同體會和態度可以體現出一個人品味的高低。品味高的人,他的生活高雅、淡泊、詩情畫意、有格有調、有追求、有意義;品味低的人生活則粗俗愚昧,枯燥無聊,無奮鬥,無價值,但這種人往往既無自知之明,又如跳梁小醜般讓人啼笑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