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們就在父母的羽翼下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父母盡其所能的給予我們他們所有的關愛,而我們還常常抱怨父母沒有給我們更加優渥的物質生活,也沒有給我們強大的權勢背景,讓我們在利益相爭中總是屈居於人。
那時的我們,絲毫沒有幸福的概念,我們不知道幸福是什麼,甚至從來沒去思考過這個問題。我們完全感知不到幸福的存在。我們就在這樣的生活中渾渾噩噩地度過了無數個春秋。
放鬆自己,聽一聽兒時的歌謠,你就會發現親情是多麼地難能可貴,父母的嗬護無時不在你的身邊,保護著你成長,然而你感覺到了嗎?我們有精力和能力去追求最高的經濟利益和事業的巔峰,可是你的後盾是什麼?是你溫暖的家,是堅固的友情,是永不離棄的愛侶。我們何曾體會到父母的煎熬?
幸福就是如此地平淡真實,而又如此簡單易得。隻要我們有所取舍,有所發現,就一定能夠感知到它。忙忙碌碌終須無,悟到深處才是家。人生的幸福與圓滿,在於感知到幸福的存在。
窮忙使我們缺乏感知幸福的能力,是我們的生活總是缺乏幸福的綠色。因此,我們還是要留點時間給自己,留點時間給未來,留點時間去學會感知幸福。
閉上眼睛深呼吸,你可感知到了幸福?
為自己的夢想打工
有夢想才會有幸福。窮忙族隻有具備改變自己的想法,為自己的夢想打工,才有可能打開通往幸福與富閑的大門。
齊瓦勃出生在美國鄉村一個家徒四壁的家庭裏,隻受過很短的學校教育。15歲那年,他就到了一個山村做了馬夫,生活很艱辛。但齊瓦勃無時無刻不在尋找人生的機遇。三年後,齊瓦勃來到鋼鐵大王卡內基屬下的一個建築工地打工。一踏進建築工地,齊瓦勃就下定決心,要做同事中最優秀的人。當其他工人在抱怨工作辛苦、薪水太低而怠工時,齊瓦勃正在默默積累工作經驗,並自學建築知識。
一天晚上,同事們都在閑聊,惟獨齊瓦勃躲在角落裏看書。恰巧公司經理到工地檢查工作,經理看了看齊瓦勃手中的書,又翻了翻他的筆記本,什麼也沒說就走了。
第二天,經理把齊瓦勃叫到辦公室,問道:“你學那些東西幹什麼?”
“我想我們公司並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經驗又有專業知識的技術人員或管理人員,對嗎?”齊瓦勃認真地回答。
經理點了點頭,不由得仔細打量起眼前這個貌不驚人的年輕人。不久,齊瓦勃就被升為技師。打工的同事中,有人諷刺挖苦齊瓦勃,他回答說:“我不光是在為老板打工,更不單純為了賺錢,我是在為自己的夢想打工,為自己的遠大前途打工。我們隻能在業績中提升自己。我要使自己工作所產生的價值,遠遠超過所得的薪水,隻有這樣我才能得到重用,才能得到機遇。”
抱著這樣的信念,齊瓦勃一步步地升到了總工程師的職位上。25歲那年,齊瓦勃又做了這家鋼鐵公司的總經理,承擔起建設公司最大的布拉德鋼鐵廠的重任。憑著非凡的努力,齊瓦勃於兩年後成了這家工廠的廠長,並逐漸成為卡內基鋼鐵公司的靈魂人物。幾年之後,他被卡內基任命為鋼鐵公司的董事長。
齊瓦勃擔任董事長的第七年,當時控製著美國鐵路命脈的大財閥摩根,提出要與卡內基聯合經營鋼鐵。開始時,遭到了卡內基的拒絕。於是摩根放出風聲,說如果卡內基拒絕,他就找當時居美國鋼鐵業第二位的貝斯列赫母鋼鐵公司聯合。這下卡內基慌了,他知道貝斯列赫母與摩根聯合,就會對自己的發展構成威脅。
一天,卡內基遞給齊瓦勃一份清單,並讓齊瓦勃按照上麵的條件去與摩根談聯合的事宜。齊瓦勃對摩根和貝列斯赫母公司的情況了如指掌,他看了看清單,微笑著對卡內基說:“你有最後的決定權,但我想告訴你,按這些條件去談,摩根肯定樂於接受,但你將損失一大筆錢。看來你對這件事沒有我調查得詳細。”經過分析,卡內基承認自己高估了摩根。
齊瓦勃全權代表卡內基去與摩根談判,取得了對卡內基有絕對優勢的聯合條件。摩根感到自己吃了虧,就對齊瓦勃說:“既然這樣,那就請卡內基明天到我的辦公室來簽字吧。”齊瓦勃第二天一早就來到了摩根的辦公室,向他轉達了卡內基的話:“從第51號街到華爾街的距離,與從華爾街到51號街的距離是一樣的。”摩根沉吟了半晌說:“那我過去好了!”摩根從未屈就到過別人的辦公室,但這次他遇到的是全身心投入的齊瓦勃,不得不低下他高傲的頭。
後來,經過不懈的努力,齊瓦勃終於擁有了一家自己的公司——伯利恒鋼鐵公司,並創下了非凡業績,真正完成了自己從打工者到創業者的飛躍。
從齊瓦勃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與齊瓦勃同時同地打工的夥伴們,總是抱怨薪資低,那是因為他們是在為老板打工。而齊瓦勃,是在為自己打工,為自己的夢想和未來打工,最後他成功地實現了人生的轉變。
需要對職業有明確的規劃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