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窮忙族”的常見問題:沒有目標(1)(1 / 3)

終日忙忙碌碌又碌碌無為

什麼樣的人群是“窮忙族”?這個流行語最早出現在美國,它的意思是“工作著的窮困戶”,就是拚命工作,但生活卻依然捉襟見肘的一群人。終日忙忙碌碌又碌碌無為,是窮忙族的典型特征。他們每天穿梭於城市當中,每天在辦公室裏埋頭奮鬥,收入卻不高,積蓄也不多,而且升遷無望。

窮忙族的三種類型

匆忙的生活裏,有的人是“迷茫”,有的人是“盲目”,有的人則是“瞎忙”,這就是三種最典型窮忙族。

第一種窮忙族是“迷茫”。我們的一生到底是在忙些什麼呢?也許很多窮忙族都會產生這樣的疑惑。什麼叫迷茫?迷茫就是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煩亂地找不到出口,不懂得怎樣去尋求自己所要走的路,尤其是在我們這個人生的大道上,一生無所求,無所望,這種人就屬於迷茫。想想我們每一個窮忙族,自己現在是不是都還處在迷茫的階段呢?那又是不是該對自己的人生擬定一個計劃了呢?不然你的一生都是被動的,隻能被別人牽著走。

第二種窮忙族是“盲目”。許多窮忙族對社會或者對某一行業的理解不夠深入,就盲目地投資,盲目地選擇,導致入不敷出,甚至傾家蕩產。所以不管是選擇就業,還是選擇經商,都不要盲目。人生就是選擇,我們無時不在選擇。正是因為有不同的選擇,所以才會有千差萬別的結局,才會有百態人生的酸甜苦辣。人也總是在選擇中或進或退,探索著前進。選擇往往比努力更重要。

第三種窮忙族是“瞎忙”。“瞎”是指失去理智方向感的窮忙族,胡亂地去做。而瞎忙就是指無知、無目的、無時間地忙,到頭來卻一無所獲,或者收獲無幾。這種現象很普遍,每天窮忙族總是漫無目的地忙,除了上班還是上班,到了月末領工資的時候,總是在想自己每天所做的事到底值不值,還是自己選擇的方式錯了,這時才明白自己已經陷入了人生的瞎忙中。現在社會上越來越多這樣的窮忙族,茫……盲……忙……不知道整天在忙些什麼,如果你要他說出每天都在忙些什麼時,他又說不出個一二三來,這樣的窮忙族就是瞎忙。

由此觀之,我們不是不可以“富閑”,隻是我們沒有目標;不是沒有成功的機會,隻是我們缺少思考;不是我們沒有努力,而是行動的方向出現了錯誤。

忙忙碌碌又碌碌無為

“每天忙忙碌碌地生活,結果什麼也沒得到!”這是大部分人在經過一天的忙碌後所發出的抱怨。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每天都忙得要命,沒有一刻可以休息,更別說參加鍛煉、跟朋友聚會了。天天坐在電腦旁,看似充實,其實也隻是東看看、西瞅瞅,正兒八經用來學習和工作的時間少得可憐,因此導致效率極其低下。

終日忙忙碌碌又碌碌無為,是窮忙族的典型特征。他們每天西裝革履,穿梭於城市當中,每天在辦公室裏埋頭奮鬥,收入卻不高,積蓄也不多,而且升遷無望,是名副其實的“窮忙族”,是一群終日繁忙卻依然不能過上富閑生活的人。

有人把“窮忙族”比喻成“驢子”:忙碌在磨盤旁的驢子,日夜不停地轉啊轉的,得到的卻永遠隻是一捆幹草。每日奔忙,終日忙碌,卻沒有績效,碌碌無為讓他們備受打擊,沒有了心靈的慰藉,也沒有了奮鬥的勇氣。

張華屬於典型的窮忙族,他讀書時非常刻苦,大學畢業後如願以償地留在了大城市,並找到了合適自己的工作。憑著自己一股闖勁,他開始為變成“四有”(有房子、有車子、有票子、有孩子)一族而努力奮鬥。一天到晚地努力工作,努力存錢,終日奔波在家與公司之間,過著“朝九晚五”、“兩點一線”的生活。然而,張華終日忙忙碌碌,卻收效甚微,成了名副其實的窮忙族,付出與回報完全不成正比,內心更是空空如也。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然而繁忙的工作,卻對身體和心理健康都造成了威脅。“忙”給人們帶來了心理疲勞。心理疲勞如果得不到及時疏導,長年累月,就會造成心理障礙、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機,進而引發多種身心疾患,如緊張不安、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注意力渙散、工作效率下降等,有時還會引起如偏頭痛、高血壓、缺血性心髒病、消化性潰瘍、月經失調、性欲減退等症狀。

看到這些,我們不得不反省一下自己,我是否有過碌碌無為的感覺?我活得很無所謂嗎?是不是害怕會這樣慢慢地老掉?是不是無聊的時候不知道怎麼打發時間?是不是有時候想想人活著就那麼幾十年,也沒什麼意思?是不是該為自己做點什麼了?

不過,後悔、害怕和難過都是無濟於事的,首先,要想一想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麼?這麼窮忙下去也不是辦法,如果總是那麼碌碌無為地活下去就更沒意思了,你的人生始終是你自己的,盡管現在的生活手足無措。

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盡管你現在還看不到什麼機會,但做好必要的準備正是你現在所需要做的。

擺脫碌碌無為的最好方法,就是“時刻準備著”,這有點像軍事上的“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在機會沒有來臨之前,你或許會覺得“無所事事”,但事實並非如此。你必須從幾個方麵隨時做好迎接機會的充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