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真正了解你自己(1 / 3)

真正地了解自己,需要不斷地剖析自己,要經常反省,必須明白自己生命的價值。要堅定信念,不要輕易否定自己。無論在任何時候,都要保持一顆赤子之心。麵對誘惑,要善於抵抗,並且不斷培養這種能力。立足長遠,同時也應該腳踏實地,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每天隻要前進一小步,日積月累就是一大步。每天堅持一小步,就是最終的勝利。麵對泰山壓頂的威脅時,我們要毫無畏懼;麵對細沙磨人的消耗時,我們要毫無惱怒。

剖析自己,常做反省

老狐狸認為,人要經常剖析自己的心理,常做反省,這樣有助於個人成長。

認識自己,並不是一句口號。它是刻在古希臘德爾菲神廟金頂上的一句話,是世界上最高的智慧之一。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也告訴我們:世界上最難認識的就是你自己。

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會忘記自己的存在,忘記關愛自己。從不去問“我從哪裏來,我到哪裏去”之類的問題,偶爾想起,也不過茫茫然一片空白。

人要認識自己。這裏所說的認識並不是像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所講的道理一樣,對於那些身外之物我們還是應該去追求的。沒有人反對去追求“身外之物”,更不鼓勵人們這輩子禁欲,下輩子進天堂享福。

正好相反,我們要極力鼓勵人們去追求現實的“身外之物”,因為畢竟隻有這些身外之物才能反映出我們今生今世過得好不好,才能看出我們這輩子活得值不值。但同時我們也絕對不讚同將這些身外之物當作唯一標準。那些將身外之物當作唯一的人,當追求得到滿足後,他又會很迷茫,結果是找不到“自己”,不知該往哪裏去,於是會墮落,尋求感官享受。

人必須清楚地認識自己,不但要建設豐富的物質家園,同時還需要建設自己的精神家園。做人固然要追求物質,但在追求物質的同時,也一定要有精神。沒有精神,任何物質都經不起人們的推敲,沒有精神,任何物質都無法使人得到最大的滿足。

首先要給自己一個定位,自己到這個世界上究竟是幹什麼來的。否則就會迷茫,就會失去前進的方向,就會在一個個十字路口徘徊。

同時要學會反省自己。哲人常問自己:心中有什麼?通過這樣的問答,最後達到內心的平靜。

人經常用眼睛去看別人,而很少看自己。看到別人有所獲得,心中難免有些嫉妒,認為不過是運氣罷了。其實運氣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有的,為什麼隻有他得到了呢?同時,人要學會將眼睛轉移到自己身上來,不要總是盯著外麵有什麼。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當你的能力和學識達到那種水平,成功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其實一個人的心中有什麼,他的口中就會說出什麼。那些口吐善言的人,往往是心中有大善根;而那些口吐惡言的人,往往心中有些缺陷。

我國曆史上流傳著一個關於宋代大詩人蘇東坡的故事。據說有一次蘇東坡到佛印大師那裏參禪打坐,兩個人坐了良久,大師便問蘇東坡看到了什麼。當時蘇東坡和佛印大師是相對而坐的,蘇東坡看了佛印大師一眼,就順口說出了一句:“在我的麵前,我仿佛看到狗屎一堆……不知道大師您看到了什麼?”大師聽了以後沒有改變一點聲調,很是沉穩地說:“我仿佛看到了如來佛祖。”

這個回答把蘇東坡給樂壞了,心想這回自己可占了大便宜。他有意將佛印說成狗屎一堆,但是沒有想到這個傻和尚居然認為自己像如來佛祖,於是他十分高興地回家,將這件事情講給了自己的妹妹聽。他的妹妹雖然年齡小,但胸懷大誌,看到哥哥如此得意,便笑哥哥說:“你還在得意啊,這一下你輸慘了。對於佛家來說,講得最多的是心境,你心中在想什麼,你看到的就是什麼。你說佛印是狗屎一堆,自然說明你才是狗屎一堆,而在他的心裏你就是如來佛祖,可見他其實才是如來佛祖。”聽到這番解釋,蘇東坡才恍然大悟。

老狐狸認為,一個人心中有什麼,可以通過他們的行為和說話表現出來。如果真是個心懷大誌的人,那麼自然會表現出孜孜不倦的精神,否則心懷大誌就是虛偽。因為心中有什麼,人就會看到什麼。當然,他們也會因此而得到什麼。

明白自己生命的價值

老狐狸認為,人該怎麼活著是一件大事情,是每一個人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生命對於我們來說隻有一次,隻有幾十年,這僅有的一次生命,這僅有的幾十年光陰該怎麼度過。如果一個人在很年輕的時候就能夠想清楚這個問題,那麼毫無疑問他會比一般人多活很多年,而且成就不知道要大多少倍。

人生來是要做事情的,百無聊賴的生活其實是過早地宣布自己的死亡。人需要積極地尋求事情來做,要不斷地往高處走,要時刻準備著機會的降臨,要時刻準備著抓住機會。天上即使掉餡餅,也會砸在有準備的人身上。

人不能渾渾噩噩地過這一生,而應該拿出精神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實現自己想實現的理想,這樣的人生才是積極的人生。

人生來是要做事情的,首先就必須活得有尊嚴,要活得像鷹一樣有自己的尊嚴。

有一隻高貴的鷹王年老了,它選擇了一座山的最高峰作為住所,在那裏獨自居住了許多年。突然有一天,它感到自己的日子不多了。於是它把所有的孩子都叫到身邊來,鷹王很是深沉地對它們說:“我從小就鍛煉你們有能力去看太陽,那些視力不行的孩子———你們的兄弟們很小就餓死了,所以現在你們才有資格比任何鳥類都飛得高。我要讓你們成為世界的王者,隻有那些想送死的鳥才會去靠近你們的巢。同時,這世界上所有的野獸都應當懼怕你們,對於那些尊敬你們的野獸,你們不要去傷害它們,而應該把你們吃剩的食物讓給它們吃。”

孩子們都很聽話地答應了。

鷹王最後說:“我想我馬上就要離開你們了,但是,我絕對不能死在巢裏,我要飛到天空的頂端,飛向太陽,就讓太陽的光焰來焚燒我的羽毛吧!等我的羽毛燃燒完了以後,我就會神速地衝向地麵,一頭紮進大海。在廣闊無垠的大海中,我會神奇地複活。這就是我們鷹的天性,也是我們的命運。”

說完了這些,在所有的孩子注目下,鷹王開始了它的複生之旅。

鷹王教育孩子的方式,值得人們去學習。人活著,尊嚴是重要的,理想也是重要的,人最大的價值就在於理想。

人生來是要做事情的,因此要學會自己去創造財富。從前有一隻孤單的獅子,因為自己跛了腳,所以就不再想著出去覓食,它希望通過自己威武的外表來恐嚇其他動物,尤其是恐嚇那些正在進食的動物,這樣它就可以吃它們剩下來的東西。後來這隻獅子死了,它在天堂裏見到了自己的父母。然而,它的父母都不願意再見它,它詢問原因。它的父母說:“我們獅子怎麼能吃別人剩下的食物呢?從來都隻有別人吃我們剩下的食物,你讓我們感到無地自容!”

人應該有自己創造財富的精神,而不能隻想著吃別人剩下的東西。當然,人生和社會都存在著生存法則,必須對此十分精通和適應。人類最基本的生存法則就是末位淘汰和適者生存。在非洲大草原上,鹿每天早晨起來就是奔跑,它的目標就是比周圍的鹿要跑得快,因為它知道附近有一隻獅子會來吃掉它們中的一個,而這一個肯定是跑在最後的一個,因此隻要跑得比其他的鹿快就能夠生存下來。人類社會同樣如此,人們要始終走在別人的前麵,這樣才不會被淘汰。並且做人也不要太剛、太強,因為整個社會遵循的是適者生存的原則,而不是強者生存的原則。

人要過一種有理想的生活,如果整天像行屍走肉一樣活著,那隻能表明生命提前結束了。

人們經常會問自己,自己的理想是什麼?目標是什麼?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上天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每一天都給每一個人24小時。上天對每一個人又是不公平的,每一天每個人所生存的時間都不能夠完全達到24小時。有的人從剛醒的那一刻就已經過完了一整天,有的人到睡下去的那一刻還在有效地利用時間。

老狐狸認為,有理想和目標的人每天都會朝著理想和目標一步步地前進,因此,他們的日子也過得十分充實。沒有理想和目標的人隻是過著慣性的日子,在習慣中度過每一天,最後到老了一無所成。其實,人最可怕的就是夢醒了卻發現無路可走。因此,給自己確定正確的目標,每天都按照這個目標來不斷地糾正自己的行為,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目標會明白無誤地告訴自己。

相信自己,信念堅定

老狐狸認為,人必須有堅定的信念,這種信念不是能夠輕易被否定的。

要達到這一點,人首先就應該學會不斷增強自己的能力,學會自救。天下著大雨,有一個人在屋簷下躲雨,看到一個貌似觀音的人打傘經過。於是便請求她渡自己一程。貌似觀音的人對他說:“你是人,我也是人,為什麼要我渡你?”那人說:“你有傘”。觀音立即把傘收了起來,然後對那個人說道:“現在我也沒有傘,要想求人,還是自渡吧!”說完就揚長而去。這個故事其實是想說明一個道理,人要學會自救。而且也隻有自己能夠救自己。劉禪是個扶不起來的阿鬥,即使有諸葛亮那樣的天下第一軍師的幫助,他最後也亡了國。

人要信念堅定就應該有傲骨,永遠相信自己。同時不管別人怎麼說,都永遠相信自己相信的東西。曾參是出了名的孝子,他有個老母親奉養在家。他住的村子裏還有一個人也叫曾參,有一天那個叫曾參的人殺了人。人們得到了消息,都以為是孝子曾參殺了人,於是有個好心人來勸他的母親趕緊逃走。他的母親聽說以後,嗬嗬一笑,說她了解自己的兒子,絕對不會去殺人。後來又有個人來告訴他的母親說曾參殺了人,這個時候曾參的母親開始有點緊張了。等到第三個人跑來告訴曾參的母親曾參殺了人的時候,他的母親趕緊扔下手中的紡線,越牆逃跑了。一個人永遠相信一件事情是很難做到的,相信一個人也是很難的。如果你永遠相信你的朋友心地善良、聰明,而且永遠都是最優秀的人。有了這種信任,別人自然給予你同樣的信任。

人要堅定信念,相信自己,就要求無論在什麼時候心中都要充滿著陽光。曾經有個企業家,一場大火燒掉了他的工廠,這是他一生的心血。朋友們都以為他會從此消沉,從全國各地趕來看他。沒有想到,見到他的時候,隻見他很是輕鬆,一點憂傷都沒有。朋友問他為什麼遇到這樣的打擊還能如此釋然。他說:“這能算打擊嗎?大火隻是毀掉了我的工廠,而我平安無事,這就說明我還有機會東山再起。”朋友有些將信將疑,但是沒過幾年,這個人果然建起了一個工廠,而且比原來的要大許多。人隻有在任何時候心中都充滿著陽光,人才有不斷創造成就的希望。

相信自己永遠是最優秀的,還要學會製定目標,如果目標無法實現,也要收獲一些東西,就好像即使摔倒也會抓一把沙在手中。有個老和尚讓自己的一群徒弟到山上去打柴,通往山上的道路上橫著一條河。當這群和尚來到河邊的時候發現由於幾天的大雨,橋已經被衝斷了,無法渡過河去。和尚們都十分沮喪,隻能折回來。老和尚問弟子有什麼收獲,其他弟子都搖搖頭,隻有一個小弟子拿出一個蘋果給老和尚說:“我看到河邊有棵蘋果樹,反正也不能過河打柴,就摘了一個蘋果帶回來。”老和尚一聽很是開心,後來特別器重這個小和尚。

一個優秀的人,對自己必然會有要求。我們經常給自己製定一些目標,這些目標能否實現,我們並不知道,我們隻是憑借自己的經驗和期待去製定了這個目標。這樣的目標到最後往往是很難實現的,或者即使能實現,要使用的東西又超過了我們所能夠承受的範圍。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還是抱著目標不放,那麼就會犯“撞南牆”的毛病。我們不要過於固執地追求自己的目標,隻要自己在這一過程中盡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已經鍛煉了自己。

相信自己永遠是最優秀的,但不要做人偏執。除了事業,人應該還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有自己的享受。不要為了結果,將自己推進無窮無盡的痛苦中,也不要將別人的期待或者觀念作為自己唯一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