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的封印 第01章 序、詡(1 / 2)

華夏是一個有著數千年曆史,無數傳說的文明古國。

安南省的張家界,則是一座華夏數百座各具特色的城市中,以風景著稱的旅遊城市。

大部分的人都知道張家界有著奇山俊水,卻似乎忘了,張家界同樣也以道教文化而聞名。

張家界裏有座五雷山,除了是風景名勝之外,也是著名的道教發源地,山上的道觀不下百座,素有“楚南第一勝境”之稱,更是與華夏安北省的道教聖地武當山齊名,俗話說“北武當,南五雷”,二者如兄弟聯袂,名聞遐邇,被尊為“華夏南武當”。

五雷山裏道觀無數,各個氣勢恢宏,香火不斷。但我們的故事,卻是從五雷山的半山腰深山處,一座有些和“南武當”的稱號不太對稱的小道觀開始。

這個小道觀名字倒是大氣,叫“宏橋觀”,隻是說道道觀的實力,無論從麵積還是從配置,可就跟“宏”這個字眼沒有了一丁點的關係。

比起五雷山其他道觀動則大幾千甚至上萬平米的規模,這破舊小道觀頂多也就百來平米的麵積。道觀不僅僅麵積小,而且冷清無比,長年不見香火,四季不聞人聲。

香火少,那麼盈利能力也就肯定不高,所以道觀裏道士也就隻有五六位,相應的擺件更是寒酸,除了主殿裏有一尊高不過兩三米的銅製天尊像,竟然連個香客焚香的爐鼎都沒有。

破舊小道觀裏唯一能跟“宏”字匹配上的,也就是道觀庭院中央那顆碩壯無比的菩提樹了。

這菩提樹一派生機傲然的摸樣,樹幹至少有得近十米的直徑,樹身衝天而起,怕麼至少也有的近百米之高,依得正常菩提樹的特性,要長到這麼粗壯高大,這菩提樹的樹齡怕麼至少也得有個幾萬年。

菩提樹,在華夏鄰國的印度,也被稱為佛樹。菩提樹根據曆史的記載,就算是佛教的發源地印度,最大的一刻菩提樹,樹身的直徑也就能長到3米左右,而道觀裏的這顆菩提樹,樹身長到近十米,這景象要是給印度的那些虔誠僧侶們看到了,隻怕當場就會跪地膜拜,癡醉不已。

說完了的道觀,也就需要介紹一下道觀的觀主。

所謂人靠衣裝,佛靠金裝,道觀裏沒什麼能拿得出手的,於是,觀主唯有在自己的道號上下些功夫了。似乎為了配合“宏橋觀”這麼氣勢恢宏的名字和這顆來曆不凡的菩提樹,這寒酸破舊的道觀的觀主,也就有一個頗為講究的道號,叫玄微子。

觀主目前姓張,叫張詡,看起來年紀不大,頂多30多歲的樣子。

這張道長原本不姓張,姓王,本名叫王詡,但因為王詡這個名字有些來頭太大,在替換了一些身份的時候,便試著換過一些名字。但最後,卻是舍不得“詡”這個字,到了現代,卻是幹脆把姓給換了,叫做張詡。

無論是本名叫王詡,還是道號叫玄微子,看著也比較稀疏平常,但是,在華夏,熟悉曆史的人卻應該知道,曆史上叫玄微子的王詡,還有一個比較響亮的名字,叫:“鬼穀子”。

不管是巧合,還是裏麵深藏玄機,總之,我們的故事便從這破舊的小道觀,神駿非凡的菩提樹,還有這位至少取名字很有學問的張道長開始了。

———————————————————————————————————————

一九八一年,六月二十九號,正值盛夏。

張道長又一次雲遊回了“宏橋觀”,檢查了一下道士們的功課,打了個招呼,就進到了平時用於修煉的一個封閉小房間,開始了在外人看來可能長達十數天的打坐修煉。

張道長進得房間,便合上了門。

隨著房門的關閉,整個房間頓時變得沒有一絲的光線,一片黑暗。

張道長一點都沒有因為黑暗而不適應,而是輕車熟路的來到屋子正中央的那個蒲團前,用腳移開了地上蒲團。

隨著蒲團的移開,漆黑一片的房間卻被照出一片熒藍,而光源,正是來自被蒲團掩蓋的地麵,那裏有著一個泛著藍色光芒的精致圖案。

這個精致的圖案,是由三個相互交錯嵌套的正三角形組成的九角星。

一個三角形上麵刻畫的是機械紋理,一個刻畫的是玄奧的符文,還有一個則是由藤蔓組成,而圖案的正中間是個圓形,裏麵是一個太極陰陽魚。

張道長站在圖案前等了一會,三秒後,藍色熒光的圖案竟然從地麵懸浮起來,移到張道長肩膀的高度,然後翻轉過來,散開成獨立的四個圖形,就靜止在那裏,似乎等待著張道長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