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塔莎·格拉西安(1601~1658),生於西班牙東北部阿拉貢貝爾蒙特的一個小村莊。在薩拉戈薩、巴倫西亞大學以及其他地方學習之後,他成為了一名耶穌會士(1634),並且將其隨後的人生角色定位為神學家、哲學家、傳教士,接受懺悔的神父、教士、代管教區的牧師以及作家。
作為一個探討處世和做人準則的作者,格拉西安一生都受到其作品遭受封殺的困擾。作品的內容並非導致這些困難的原因,因為作品本身並非什麼歪理邪說。格拉西安之所以麵對如此之多的困難,其主要原因在於作品所討論的主題以及格拉西安在作品出版之前拒絕將其交給耶穌教會審查。他的一位教會上司曾經這樣評價他的作品:“不嚴肅,也不適合我們所從事的工作。”1638年,他的第一部作品《英雄》出版之後,羅馬的耶穌教會致信阿拉貢教會的主管,要求他們“將格拉西安牧師調到其他地方去”。他的作品《謹慎者》的出版也遇到了同樣的麻煩。事實上,格拉西安是一個詼諧、幽默而又固執的人,他忠實於朋友,鞭撻各種醜惡的事物,熱愛大自然。格拉西安比耶穌教會所形容的要可愛得多。在格拉西安45歲的時候,為了抵抗法國的入侵,格拉西安作為一名隨軍牧師來到了皇家部隊之中,在這裏,他顯示出了自己豐富的才華以及樂觀的天性。他在寫給朋友的一封信中曾經提起了他在西班牙部隊中的光輝歲月。他跟隨士兵們一起頂著炮火來到前線,照顧受傷的戰士,用詼諧的話語調侃戰爭。
格拉西安的第一部作品《英雄》出版時,他才36歲。也許是為了得到皇室的青睞,他把《英雄》的第一版獻給了國王菲利浦四世。菲利浦讀過這本書之後評價說:“這本書猶如一塊小小的寶石,我可以告訴你,裏麵包含了很多偉大的思想!”國王稱,這本書是精品中的精品,是他的必備讀物。《英雄》使格拉西安第一次為公眾所熟知。僅1646年,該書在西班牙就再版了4次,並且被翻譯成法語和葡萄牙語。
在格拉西安的著作中,《智慧書》被譯介的次數最多,其影響也最大。該書僅於1686至1934年間就在德國先後出現過十種譯本,而叔本華的譯本從1935年到1953年竟然接連再版了十二次。格拉西安的思想對德國17世紀18世紀的宮廷文學和19世紀的哲學特別是叔本華和尼采產生過重要影響。《智慧書》主要討論各種謹慎的行為,由300條絕妙的格言警句組成。此書出版於1641年,直到今天仍然受到人們很高的評價。它以簡潔精辟的語言,與讀者探討如何以一種智慧的方式生存於世。《智慧書》的行文句法也簡單到了不能再簡單的程度,如:“簡潔,會使好的更好、壞的更壞”。這種行文方式確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有時卻不大容易讓人理解。為了能夠讀懂這300則討論“謹慎”問題的格言警句,讀者必須調動自己所有的智慧去理解作者的意圖,揣摩其深層的含義。
在法國,格拉西安的作品被拉·羅什福科模仿,寫出了《箴言錄》。在德國,在17、18兩個世紀裏,他的作品至少被翻譯了10次。格拉西安有兩位著名的崇拜者:德國的哲學家尼采和叔本華。尤其是叔本華曾經認真研讀過格拉西安的所有作品,並且宣稱格拉西安是他最喜歡的作家。
在“為生存而戰”這一問題上,很少有哪位作家的文字像格拉西安這樣辛辣而又激烈。但是在格拉西安的文字中間,人們可以感覺到對人類智慧的敬仰,對生命的摯愛以及對完美的道德和藝術的渴望。他希望他的讀者“用樂觀的心態去麵對起伏不定的命運,用健康的身體去回應不變的自然法則,用完美的藝術去彌補殘缺的自然,揭開世界萬物的奧秘”。
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