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回 寄情山水覽古今(2 / 3)

韓熙光每天中午必睡,山裏靜幽、空氣清鮮,涼爽宜人,舒舒服服睡一個午覺很愜意。午睡過後,時近三點,水揚波和韓熙光、聶樹斌、溫義新和解曉明等五個從研究室來的老九相約到山裏散步。在院子裏聊天的幾個見了便也相隨,有人吆喝問有沒有人想去,又走出了十幾個,還有五六個女的,其中就有舒禮銀的老婆孫菊香,共有二十多人。盧迪奇一是不太放心,二是自己也想出去走走,背上他那公文包出來了。他後麵又跟了幾個人,隊伍擴大到三十多人。

眾人順著那條小道走到湖邊,然後沿湖邊漫遊,湖邊間有小塊農田,種著玉米、高粱等作物。偶爾遇到在地裏幹活的農民,和他們聊上幾句得知,這些零星土地是誰開墾誰種,大塊的有兩三分地的,多數都隻有一分地左右,小的就隻能種幾顆玉米、穀子、葵花籽之類,一般不需要施肥,天種人收,收成卻也不錯,隻是麻煩,走路多。

大家在山林中邁步,心隨意蕩漾,閑聊著,說笑著,樹木稀少處草深過膝、過腰,開著大大小小各色各樣野草花,女同胞們多有采摘的。不知不覺登上了一個小山包,山包頂部的鬆柏都在六七米上下,鬱鬱蔥蔥,陣陣鬆風吹來,夾帶著青香,沁人心脾。站在那山包上向湖麵望去,那翔雁湖盡收眼底、一目了然、一覽無餘了。湖麵確有三四平方公裏大小,四周被小山圍著,那湖心島上樹木蔥鬱,果然是湖光山色,美不勝收。右邊大約一公裏處是大壩,對麵大部分是數十米高的石壁,巍巍壯觀。左邊不到一公裏處建有碼頭,有兩三艘遊艇在湖麵轉遊,碼頭上泊著數十艘劃艇,有十幾艘在湖麵蕩漾。看來那地方就是翔雁湖公園的入口處了,小夥子們向那裏奔去,大隊也向那裏移動。不一會兒,前頭的小夥子們折回來。

喂,小夥子們,為什麼不進湖去玩玩哪?

報告長官,遇到阻攔,難以進入,需要通行證方能進去!

什麼通行證,身份證不就是萬能通行證嗎?

怕是遇到刮民黨了吧?

小夥子們笑笑。

果然是遇到刮民黨了,要五毛錢的門票。

盧迪奇聽了道:

阿呀,預算中可沒有這一項啊,回去怕不好報啊!再說又不是全體都來了,怕不平衡;又出來的急,沒有帶得許多錢在身邊啊。

小夥子們一聽泄了氣,埋怨道:

早知這麼個德行,一到門口就買票進去了,現在卻不好讓他麵子下不來。

幾個女同胞建議盧迪奇:

盧主席,總共也沒有幾個錢,哪兒還不能報了這點兒錢,你看大家夥兒興衝衝來到這裏,怎麼能不順便進去看看呢,多可惜呀!

幾個老九沒有吭氣,隻見盧迪奇眨巴眨巴眼睛。

咱們再往前走走,看看有沒有能鑽進去的地方?

於是他帶著一大幫人越過公園門口,順山路、沿湖邊往前尋找缺口。韓熙光、水揚波、聶樹斌等五個人相互使了一下眼色,沒有隨去,說是就在此休息休息。待盧迪奇領著人走遠了,水揚波掏錢買了門票。

幾個人進到裏麵,湖邊有二三十畝大小的一塊平緩坡地,一道兩三米高的圍牆將其分隔成內外兩部分。牆外的大半整成平地,用來著停放車輛。臨湖的小半平整成兩級台地,上麵一級栽有成排成行的垂柳,下麵一級新建一排廊舍,每隔幾廊又都麵湖建成一間或兩間漂亮的亭子間,賣飲料、糕點及小工藝品。有一間茶室、在廊外湖岸沙地上搭建有三四十平米的草堂茶蓬。五個人進門後在廊舍走了個來回,到湖邊碼頭上轉了轉,然後走進了草堂茶蓬,韓熙光便去茶室為每人要了一杯茶。大家圍坐一桌,喝茶聊天,觀賞湖光山色,看遊人劃船戲水,閑聊山水風光與古今,甚是愜意。

約莫一小時,幾個小夥子折回到公園門口,也買票進了門。一看五個老九坐在裏麵喝茶聊天。

嚇,你們好悠哉呀!

怎麼你們幾個折回來了,其他人呢?

唉,別提了,我們跟隨盧主席沿圍牆、順山道走,圍牆沒有多長,盡頭就是石頭湖岸。越走石頭湖岸越高越陡峭,直走到一處幾十米高的懸崖峭壁處才折回頭。他們跟盧主席回去了,我們幾個不甘心又折回來。原來你們幾個老學究倒有先見之明,沒有跟盧主席去,先進來遊玩品茶了。

既是收票的公園,就不大可能有人能進出的缺口,那誰還買票啊!

說的是啊,我們糊裏糊塗跟盧迪奇白白奔跑攀爬了一個多小時。唉,若是馬誌國,不用說就會買票讓大家進來了。即使真的報不了,他個人出錢也會買的。那盧迪奇硬是三百鞭子也打不出個溫屁來。

馬換成驢本來就是一大退步嘛!

小夥子們滿腹牢騷,老九們勸他們:

趕緊去轉轉看看,不要發牢騷了,回來再喝杯茶是正經。

小夥子們碼頭、湖邊轉悠了一圈,他們不想喝茶,想劃船。老九們擔心安全,就又勸道:

時間不多了,劃不了多長時間,下次來吧。我們的茶喝的差不多了,你們不想喝茶,那咱們一起順大路回去吧,順便觀賞觀賞這大道兩邊的山巒風光。

眾人合成一處,順大馬路觀賞兩邊山巒風光,說說笑笑回到了試驗基地。

在試驗基地休憩了兩天後,安排到避暑山莊去遊覽。淩晨兩點乘大轎車出發,上午九點多才到達,盧主席買了票,大家魚貫而入。

避暑山莊是清庭的夏宮,是皇家園林和宮殿的混合體,有山地、平原和湖泊,總麵積近千畝,坐落在熱河承德,現歸河北省管轄,為國內最著名的四大名園之一。避暑山莊外有外八廟。

大多數人都是第一次到這裏,隻見到處是金碧輝煌,隻覺得眼睛不夠用似的。盧迪奇身背相機,給全隊拍照留念,眾人又各自組成數量不等的小團體留影。有好幾個身帶相機的,盧迪奇給每台相機發一卷膠卷,讓他們給眾人留影。凡帶相機的哪在乎膠卷,哢嚓、哢嚓將那快門按個不停,一卷拍完,換上一卷,多買幾卷備著就是了,圖的就是盡興。

幾個老九雖家家都有相機,卻又個個都沒有帶,他們真是療養來的。參加拍了幾張團體小照後,便對雕梁畫棟、泥塑木雕產生了興趣,評頭論足起來,讚賞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燦爛輝煌。這裏又大氣包舉,慨歎今日之弗如,閑說些存亡興衰的人間滄桑。

當他們走進大佛寺院內時,殿門外香火烘烈,給炎夏加溫。進得殿堂,迎麵那尊千手千眼觀音木雕像聳立。佛前供品色彩鮮豔,原來全是蠟製品,虔誠的信徒糊弄神佛。許許多多的人虔誠地磕頭叩拜、祈禱今世免災平安、乞求來生福祿富貴,佛之偉岸,人之渺小立時可見。

此乃全國、恐怕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木雕佛像了,慈祥不失威嚴,莊重透著親和,古人構思之巧妙,技藝之精湛登峰造極、無以複加。眾人隨又議論起北京雍和宮的那尊佛像,用一顆大樹雕成,更是奇妙。韓熙光隨口說道:

單單是從萬裏之遙將那三十多米高的一顆樹連根帶枝杈完整地水陸運到北京,在當時就絕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啊。

我記得雍和宮那大佛隻有二十多米高啊!

聶樹斌和溫義新同時說,水揚波告訴他們。

那是地上部分,地下還有九米呢。

地下還有九米?那殿堂是如何蓋的?

是的,地下還有九米,那是先挖坑、砌好牆,將那顆大樹豎立在坑裏,立直樹正,填埋結實後再蓋的殿堂,然後再將那大樹的地上部分雕成佛像的。填坑的材料不透水,那大佛至今毫發未損。

山莊景點甚多,走馬觀花,單單外八廟也夠看兩天、三天的。雖有汽車代步,想一天看遍也不大可能,於是隻能挑著看。沒有來過的就都跟著來過的挑有特色、精妙的看。其實,就外八廟而言,個個都有各自與眾不同的特色,個個都很精妙。不過,就外形看,那小布達拉宮是最有特色的了,遠遠地看那重簷四角攢尖鎏金瓦頂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大眾不約而同都選擇了它。汽車開到門口,眾人下車走好長一段坡路才到得廟門。到了廟門口,金頂反看不到了,隻覺得高大。進得廟門,那稱作大紅台的殿堂高大,寬暢,然裏麵塑像和陳設卻甚是寥寥稀少,沒有多少值得仔細觀瞧的東西。原來那裏是做佛事、舉行典禮儀式的場所,所以陳設就少。小夥子們是一遛小跑,穿堂而過。老學究們也隻在幾尊塑像前停了停,議論了幾句。

走馬觀花般遊覽了三四個廟宇後,已是下午三點了,汽車開到了要遊覽的最後一個景點,也是主要景點避暑山莊。這避暑山莊原是古城堡,其圍牆高有數丈,厚亦有數丈,上有瞭望塔,射箭孔,還有擂木、炮台等,上可列兵站崗放哨,有防禦敵犯的功能,下有屯兵營房。

門票不甚貴,兩元一張,盧迪奇買了集體票,約定上車回去的時間地點,大眾便蜂擁而入。

進得門後,展目一望,頗為空曠開闊,那高高厚厚的圍牆向遠處的山坳伸去,約有數裏之遙,繞過一座山峰又從另一邊折回城堡來。

眾人信步走去,不遠處映現出一片百畝大小的湖麵,開著滿湖的荷花,紅紅白白,星星點點,亭亭玉立,微風吹拂,送來陣陣清香和涼爽,沁人心脾。

湖心有一小島,島上綠蔭蔽日,綠蔭中有一涼亭連著樓閣茶肆,不少人在其中品茗享受清涼。五個老九依舊聚成一小團,不緊不慢,正欲買票登舟去往湖心島。忽見一遊客指向一處說道,“那就是‘清庭皇帝議政處’”。老九們一齊舉目望去,可不是麼,那園中院正是“清朝皇帝議政殿”,原來那高高的圍牆被比它更高而又濃密的樹木遮蓋住了,竟沒有看出來。眾人看那小島上熙來攘往,茶肆坐滿了亮男倩女,隨一起拐向了議政殿。誰知到得那門口,翔雁湖的一幕又在上演。原來這園中院是要另外買票的,且價格不低,五元一張。十幾個人圍著盧迪奇讓他買票。這項開支雖不算大,卻也不太小,領導沒有點頭的事這盧迪奇哪裏敢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