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回 《星空》雜誌招編輯(1 / 3)

殷顯文從《裕達公司》拿來一個線路盒,是某進口設備上一個分係統的控製器,可以單獨使用,他給定名為《多功能編程控製器》。讓匡全正仿製了半年,畫了一張繼電器板的草圖,餘皆未動。轉而拿給韓熙光,要韓熙光三個月拿出產品參加《科技成果展覽》。

韓熙光對電子線路隻略知皮毛,表示難以完成。殷顯文道:

你看這東西不大,也不複雜,就二百乘二百乘二百五一個長方盒,內部就四五塊板子,外加接口和插頭座。有現成的儀器做參照,機殼照模畫樣,板子也照模畫樣,元器件的位置不要動,每根線都按它的原路走。

照葫蘆畫瓢能稱之為設計嗎?純機械結構,照模畫樣的能用,涉及到電子線路,也照模畫樣,能用嘛?能調試出來成為實用儀器嗎?即便是純機械,不弄通原理,整台機器都照模畫樣的也極少。電子儀器,許多元器件的名稱形狀大小相同,可性能、功能卻千差萬別,相距甚遠。你不知道原設計者用的是哪項功能,用性能曲線的哪一段,照模畫出來的東西就毫無意義。其它都不考慮,完全照模畫樣,由於這線路盒結構不複雜,元器件形狀都是標準的,順利條件下三個月有可能拿出來。但是,不知元器件的功能和性能,不弄通線路原理,想調試出來成為可用的儀器,談何容易,純粹是無用功。

你知道我對電子線路不熟悉,設計出你希望的儀器須在略略有點通之後才有可能。理解原理,懂得元器件的性能和功能,需要較長的時日,你將這《多功能編程控製器》交給我可以,但三個月無論如何拿不出來。完全照模畫樣搞設計,對原理一竅不通,白癡一個,這樣的事最好別幹。最好請比較精通線路的人來做這項工作,才有可能成功,而且三個月也絕對不夠用。

殷顯文沒有回答,匡全正卻嘰嘰喳喳在一旁幫腔。

這個《多功能編程控製器》沒有多少東西,不複雜、不難,三個月應該能搞出來。

韓熙光不看他。

你既認為沒有什麼難的,這項工作老殷交給你半年多了,想必你摸得差不多、吃透了,你又是學線路的,交給你不是更合適嗎?

匡全正啞口無言,殷顯文也無言。

照模畫樣畫出合格的圖紙不難,花點功夫就成。但將圖紙變成能用的儀器,就不那麼簡單了。

其實照模畫樣比自己設計更費時,如機械部分,必須對每個零件進行測繪才能畫出它的圖紙來,而測繪是很費時間的。電子元器件要知道功能和性能曲線。你知道這台儀器有多少零部件?

不知道,好象沒有多少零件。

有多少零部件就需要畫多少張圖。零件是不多,單單測繪畫草圖一個星期能完成就不錯。然後畫正式圖紙,工工整整繪製出每個零件的圖紙來,標注上尺寸及技術要求沒有個把月也難成。若是有其它部件,還得畫裝配圖。就算半個月能完成,那加工呢?加工不控製在我們手中,你知道多長時間能出來?

殷顯文無語,匡全正也不再嘰嘰喳喳。

加工完成後的組裝當不成問題。但調試自己設計的線路尚不能保證一次成功,更何況對原理尚不清楚的線路,有沒有成功的把握尚且不知道,敢企求一次調試成功!所以,不弄清楚原理,隻是照模畫樣畫出來的東西出現問題就更加不知所措,到那時抓瞎,仿製的儀器成為一堆廢塑料。所以,要仿製儀器就必須懂得原理,知道原器件的功用和性能。

殷顯文沒有再說什麼,以後也沒有再提此事,算是作罷。從此,韓熙光對匡全正借殷顯文的意旨指手畫腳、發號施令隻當犬吠蟲鳴,充耳不聞,不予理睬,也不嗬斥。幾次以後,匡也收斂了些。從那以後,殷、匡二人更加形影不離,與韓熙光卻更行更遠,韓熙光也不再踏入二號樓一0 0 八房間。

《多功能編程控製器》招到韓熙光的拒絕,“二號台”的改造方案又擱淺拿不出來,殷顯文安排不出活計,韓熙光無所事事,用讀書看報來消磨時間。每天工間操都到小花園散步,聽別人聊所內外、國內外天南海北的新聞趣事,自己也經常參加議論。

《星月機電研究所》的小花園原本是一個墳苑,占地四五畝大小,周圍兩米寬的一圈古柏,株距一米左右,沒有規則。韓熙光一九六八年來所時都小碗口粗細、五六公尺高。雖不算高大,可樹齡卻不小,據傳有百年上下,四季青蔥翠碧。據說圈地建所之初曾有人來祭掃過,大概是遊子偶爾還鄉,思祖祭之,後再不見有人來祭掃。因是無主,早年又經人盜掘過,棺木塌陷,屍骨零散,配葬無存,亦見其年代久遠。機電所隨將屍骨收攏,重新掩埋。將墳苑加以平整,植樹種草,栽花種竹,以那圈古柏為界,改建成所內花園,四季換色、花卉香豔不斷。古柏後被海澱區定為古樹名木,不得砍伐,然間有枯死者,補植皆不能活,故機電所的園藝工倍加珍惜,精心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