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曹操引百萬大軍南下,兵鋒已至博望。
軍師徐庶料定新野小城不可守,欲棄新野,諫劉備退守樊城。
諸葛亮回想著劉備帶著百姓逃跑的畫麵,那叫一個慘,而且亂軍中趙雲與劉備家眷走散,還搞了一出單騎救主,救回阿鬥,結果劉備摔了阿鬥,說:“為了你這阿鬥啊,幾乎折損我一員大將。”估計,阿鬥這腦子就是那時候,被劉備給摔壞的。
後來,就是張飛大鬧長阪坡,嚇得夏侯傑肝膽俱裂,本來嚇退了曹兵。可惜張飛智謀不足,拆了橋梁,被曹操識破,最後打了敗仗。不過這一切的前提都是荊州被蔡瑁那些人占據,劉琮年幼,投降了曹操。
諸葛亮對劉備道:“荊州兵力一共二十八萬,馬軍五萬,步軍十五萬,水軍八萬。大小戰船,共七千餘隻。主公仁義,將荊州全權托付給了劉琦。殊不知,今日不拒曹操,曹操士氣大盛,必以摧枯拉朽之勢,吞並荊州。”
劉備沉默良久,道:“孔明自比管仲,樂毅,可有良策?”
諸葛亮道:“前次主公兵力不足一萬,尚且能一戰敗退夏侯惇,今何不速速往荊州調兵?”
徐庶道:“曹操精銳之師,鐵騎在前,不日兵臨城下,百姓必然遭殃。荊州之兵雖然眾多,實烏合之眾,況且現在從荊州調兵,太遲矣。”
諸葛亮道:“荊州防守東吳多年,孫堅,淩操命喪於此,怎能稱烏合之眾?這是劉表不會用人的緣故。”
正辯說間,忽報蔡氏密謀擁立劉琮為荊州之主,為蒯良識破,今在江陵謀反,已占據江陵,向曹操獻降。
劉備大驚,急問緣由,諸葛亮也驚:“難道自有天命,曆史改寫不了?不對,應該是蔡瑁,張允二人應了徐庶之言,終究還是謀反了。”
周倉綁縛一人入來,此人乃是蔡瑁帳下的宋忠。
宋忠如實相告,原來蔡氏這個婦人,一心想要自己的兒子劉琮成為荊州之主,見不得劉備,劉琦得了荊州,就和蔡瑁密謀,原本是要起兵奪取襄陽的,可是蒯良提前發覺,據守襄陽,因此襄陽守住了。但是江陵的治中鄧義、別駕劉先,也相繼擁立劉琮,蔡氏宗族皆附和,分了荊州之兵。
劉備又驚道:“悔不聽徐庶之言,先將蔡瑁,張允二人除之,今敗在此二人之手。”
周倉諫言要斬了宋忠,劉備道:“事已至此,斬他何用?”
諸葛亮心想,畢竟徐庶聰明,看來還是要聽聽徐庶的意見,可是曆史也不全是沒有改變,至少襄陽還在。便道:“江陵之兵,軍心不齊,若能拒曹操於新野,江陵不足懼也。”
劉備決計撤退,差孫乾,往河邊調撥船隻,救濟百姓,差糜竺,護送各官家眷到樊城。
夕陽下的新野,諸葛亮立於城頭,恨不能有三頭六臂,依一己之力抵抗曹操百萬大軍,不過,這終究是臆想罷了。心中升起無數遺憾,仰天長嘯,道:“誰言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實乃一鄉野村夫耳。”
劉備回頭,看到諸葛亮仰天長嘯,不知其是否有真才實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