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與人麵談禮儀(1 / 3)

)第一節 不羞怯,說話大大方方

用“禮”到位,能形成熱烈、融洽的交談場麵

如何說話才能贏得別人的尊敬,達到自己預期的社交目的呢?也許你能言善辯,但大家可能對你避而遠之;也許你不善言辭,但每個人都願意把你當做知心朋友。要知道交際不是一個人的獨白。因此,掌握談話禮儀是必要的,且是不可缺少的,談話禮儀是人們交流感情,增進了解的主要手段。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要善於“聽其言,觀其行”,掌握麵談禮儀。

羞怯,不是個貶義詞,但過分羞怯那就不好了。因為它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就像故事中的小敏一樣。

一說話就臉紅,一笑就捂嘴,一出門就低頭,這是許多天性羞怯者的共同表現。雖然屢下決心,卻總是不能夠大見成效,怎麼辦呢?下麵有幾點建議:

1.想象自己是完美的化身

這是許多名模、影星在表演之前慣用的“伎倆”,也同樣適用於“普通人”的社交場所。麵對大客戶或提案前,先靜坐,心中默想曾有的愉悅感受,譬如曾經聆聽的悠揚樂章,愈具體效果愈好。以擁有者的態度走入每間屋子,昂首闊步,抬頭挺胸,仿佛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

2.大膽表現自我

把自信心視為肌肉,需要定時持之以恒地鍛煉,如果稍有懈怠,它很快會鬆弛。改善外表,換一套新洗過的衣服,去理發店吹個發型,這些辦法會使你覺得煥然一新,增強自信。

小敏是個聰明漂亮的女孩,工作也不錯,身邊不乏男孩子追求,但卻沒有一個能相處得長的。原來,小敏有一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的毛病——一說話就臉紅、捂嘴。

小敏的上一個男朋友說:“每次朋友、同事聚會時,都不願意帶她去,不管口才好不好,大大方方的就行,可她每次一說話就臉紅、捂嘴,帶不出去。”

3.進行想象練習

想象你正處在你最感羞怯的場合,然後設想你該如何應付。這樣在腦海裏把你害怕的場合先練習一下,有助於臨場表現。

4.逐漸接近目標,可以減少你的焦慮

掌握害怕的根源和知道害怕時會有的生理反應,如冒冷汗或呼吸急促,當它們出現時你就可以通過一些放鬆的小技巧來克服。

5.說話時語氣要堅定

沒有自信的人都有說話過於急促、細聲細氣的毛病。說話的訣竅在於音量適中、語調平穩,速度不緩不急,此舉顯示你對說話的內容信心十足,利用呼吸換氣時斷句,內容則顯得流暢有條理,切忌以疑問句結束陳述事實的語句,以免影響語氣的堅定。

6.專心傾聽別人的講話

在輪到你講話之前,先專心聽別人怎麼講。一來可以分心,不再一心隻顧緊張;二來當你講話時,別人也會專心聽你的。

此外,事情做好了,不忘自己慶祝一番,這樣有助於增進你的自信。平常不要拘泥,要多參加活動,多與人接觸,這對克服羞怯心理很有幫助。

禮儀點睛

恐懼是阻礙人說話達到預期效果的重要因素。害怕當眾講話,沒有誰會是特例。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人人都可能在說話前後或說話過程中出現緊張、恐懼心理,即便演說專家、能言善辯者也不例外。恐懼不可怕,但一定要懂得克服。

關於如何克服當眾怕羞的心理,樹立自信是關鍵。你要這樣認為,當你開口說話時,聽眾當中有人相信你的能力,相信你對議題有十分精準的判斷。

)第二節 有風度地與人交談

所謂風度,是指美好的舉止、姿態及表情等。說話的風度是一個人內在氣質的言語表現,是一個人的涵養的外化。使自己的說話具有風度,是增強自己說話魅力的重要途徑。良好的說話風度,往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正如德國戲劇家萊辛所說:“風度是美的特殊再現形式。”

孔子說:“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風度正是外在語言和內在氣質的恰當配合。首先,風度是一種品格和教養的體現。如果一個人沒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沒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沒有優雅的個性情趣,其說話必然是粗俗鄙陋、瑣碎不雅的。其次,風度是一種性格特征的表現。比如性格溫柔寬容、沉靜多思的人,往往寥寥幾句的輕聲細語就能包含濃烈的感情成分;而粗獷豪放、性情耿直者,則說話開門見山、直來直去。再次,風度是涵養的一種表現。這主要表現在處理人際關係時,不卑不亢,雍容大度。最後,風度是一個人說話的選詞造句、語氣腔調、手勢表情等等的綜合表現。如法官在法庭說話時,則正襟危坐、不苟言笑。

在日常的說話、判斷或講座中,我們可能會遇到這種情況:同樣的話,這個人說,我們就很願意接受,而換成另一個人說,我們就不但不願接受,而且還會產生一些反感情緒。為何會出現這兩種截然相反的結果呢?這實際上牽涉到一個人說話的態度問題,而說話態度又是說話人風度的最直接體現。

我們說話的目的,是為了把自己的意思告訴他人,讓他人明白、了解、信服或認同我們。如果說了話,別人沒什麼反應、不信服或產生反感,這就沒有意義了,說了還不如不說。那麼,怎樣才能鍛煉出理想的口才,增加說話成功的幾率呢?這就要求說話者要有良好的態度。

那麼,究竟什麼才是良好的態度呢?怎樣才能表現良好的態度呢?下麵幾點尤為重要。

首先,別人希望我們對他的態度是友好的,希望我們願意和他做朋友;別人希望我們能體諒他的困難,原諒他的過失;別人還希望我們能關心他們,幫助他們,思考他們的問題,並對他們提供有用的建議,與他們成為友好的、忠實的、熱心的朋友。

其次,別人希望我們對他本人、對他所做和所講的事情均感興趣。每個人都有此希望,包括我們對別人也是如此。因而,我們最好能做一個對什麼都感興趣的人。當我們談話時,要把在場的每一個人都看到。我們的雙眼,要隨時在每一個人的臉上停留片刻,對於那些沒有講什麼話的人和那些看似不太自在的人,特別要注意,要設法找些話題跟他們交談,以便解除他們的緊張和不安的心理因素。

總而言之,別人希望我們對他講的東西都感興趣,並希望我們的態度是友善的、良好的。作為一個成功的說話者,我們要力爭做到如此。說話時給人良好的態度,是展現我們說話魅力的保證。

禮儀點睛

說話是一門應當用心鑽研的藝術,說實話需要語言修飾,要巧妙地表達自己的意思;當說一些“壞話”時,更要用心選擇恰當的方式。

)第三節 委婉含蓄的說話方式易被人接受

委婉是一種修辭手法,是指在講話時不直陳本意,而用委婉之詞加以烘托或暗示,讓人思而得之,而且越揣摩,含義越深遠,因而也就越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委婉含蓄是說話的一門藝術,它體現了說話者駕馭語言的技巧。生活中有許多事情是“隻須意會,不必言傳”的,如果說話者不考慮當時的情境,不顧及別人的感受,把想說的話直接表達出來,不僅起不到應有的作用,還可能會引起對方的不悅,破壞相互之間的和諧關係。

傳說漢武帝晚年時很希望自己長生不老。一天,他對侍臣說:“相書上說,一個人鼻子下麵的‘人中’越長,命就越長。‘人中’長一寸,能活百歲,不知是真是假?”侍臣東方朔聽了這話後,知道皇上又在做長生不老夢了,不覺哈哈大笑。漢武帝見東方朔似有譏諷之意,麵有不悅之色喝道:“你怎麼敢笑話我!”東方朔脫下帽子,恭恭敬敬地回答:“我怎麼敢笑話皇上呢,我是在笑彭祖的臉太難看了。”漢武帝問:“你為什麼笑彭祖呢?”東方朔道:“據說彭祖活了800歲,若果真像皇上剛才說的,那麼彭祖的‘人中’就有八寸長了,他的臉不就有丈把長嗎?”漢武帝聽了,也哈哈大笑。

現代文學大師錢鍾書先生,是個“自甘寂寞”的人。居家耕讀,閉門謝客,最怕被人宣傳,尤其不願在報刊、電視中揚名露麵。他的《圍城》再版以後,又拍成了電視,在國內外引起轟動。不少新聞記者都想約見采訪他,均被他執意謝絕了。

一天,一位英國女士,好不容易打通了他家的電話,懇請讓她登門拜見。錢鍾書一再婉言謝絕沒有效果,他就對那位英國女士說:“假如你看了《圍城》,像吃了一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要認識那個下蛋的母雞呢?”那位英國女士終被說服了。

從上麵的事例我們可以看出,委婉含蓄主要具有如下三方麵的作用:

第一,人們有時表露某種心事,提出某種要求時,常有種羞怯、為難心理,而委婉含蓄的表達則能淡化這種羞怯。

第二,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在人際交往中,對對方自尊心的維護或傷害,常常是影響人際關係好壞的直接原因。而有些表達,如拒絕對方的要求,表達不同於對方的意見,批評對方等,又極容易傷害對方的自尊。這時,委婉含蓄的表達常能取得既能完成表達任務,又不傷害對方自尊的目的。

第三,有時在某種情境中,例如礙於某第三者在場,有些話就不便說,這時就可用委婉含蓄的話來表達。

但是,使用這種表達方式時也要注意,委婉含蓄不等於晦澀難懂,它的表述技巧首先是建立在共同語境中對方能夠明白的前提下,否則你的表達就是沒有意義的。另外,委婉含蓄並不適合任何場合,需要直白的時候就不要委婉含蓄,否則反而會引起別人的反感。

喜歡“直言直語”的人說話時常常隻考慮到自己的“不吐不快”,而不去考慮旁人的立場、觀念、性格和感受等,所以多半會“傷害”別人。

因此,在對別人提出意見的同時,最好也反省一下自己是否說話有不得體之處。如果是因為沒有講究方式方法,而造成彼此關係的緊張,就要考慮自我調整,克服過於“直率”的毛病了。

)第四節 利用好交際中的“黃金短語”

在浩如煙海的俗成語言中,有一些是人們極其常用,又對人際交往起著極其重要作用的短語,若能在適當場合適當地使用,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這些短語簡潔明了,通俗易懂,充分體現了語言文明的基本形式。

下麵是現代社會裏用得最多,也是最有效果的一些“黃金短語”。

1.“早上好”

無論你昨天多麼累,在今天早上起來後,在這新的一天裏,都要精神抖擻地向你周圍的人道一聲“早上好”,特別是對你的老板和同事。

道一句“早上好”就是要打破從昨天下班以後到今天早上一直處於停頓狀態的同事關係,重新開始新一天的人際關係,因此,對別人說“早上好”是很有必要且是一個禮貌的行為。

“早上好”是一句問候語,是親善、友好的表示,更是一種信任和尊重。“早上好”一旦說出了口,雙方就有了親切、友好的意願,彼此間的距離便縮短了。

2.“請”

在西方國家,幾乎在任何需要麻煩他人的時候,“請”都是必須掛在嘴邊的禮貌語。如“請問”、“請原諒”、“請留步”、“請用餐”、“請指教”、“請稍候”等等。多使用“請”字,會使話語變得委婉而禮貌,是比較自然地把自己的“位置”降低,將對方的“位置”抬高的最好的辦法。

3.“謝謝”

生活中,我們要常說“謝謝”兩個字。道一聲“謝謝”,看似平常,卻能引起人際關係的良性互動。人際交往裏有一個“黃金法則”,內容是“你如何對待別人,別人也會以同樣的方式給予回報。”

向別人表示你的感謝是一個積極而有意義的舉動。因為這是一種感恩的心態和行為。千萬不要忘了你身邊的人——你的家人、朋友、老板、同事——他們是了解你和支持你的人。說出你對他們的謝意,並用良好的心態回報他們吧,這樣他們就會給予你更多的支持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