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社交禮儀概述(1 / 3)

社交,是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交際往來活動。掌握社交禮儀的基本職能與原則等,是利用好社交禮儀的重要所在。

社交禮儀的基本職能

所謂社交禮儀,是指人們在與他人社會交往過程中,外在表現的行為規則和形式的總和。這種行為規則和形式是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在風俗習慣基礎上形成的人們共同遵守的品行、程序方式和體現的修養風度等。

社交禮儀的基本職能主要有如下方麵:

(1)塑造形象

其中包括塑造個人形象和組織形象兩個方麵。

(2)溝通信息

它包括三種類型:一是言語禮儀,二是飾物禮儀,三是行為表情禮儀。其中,一個信息的傳遞=7%詞語+38%語音+55%表情。

(3)聯絡感情

其中最重要的情感特征是真誠。以真誠的心換取他人之心,以真誠的行為對待他人,以真誠的語言愉悅他人。在社交場合,真誠是金,隻有擁有一顆真誠之心,方能收獲溫暖。

(4)增進友誼

社交禮儀是人際關係和諧發展的調節器,是贏得尊重,增進友誼的法寶。

社交禮儀的原則

社交禮儀體現出尊重與文明,它要求言行文雅,態度恭敬,平等待人,表裏一致。其主要原則大致有如下方麵:

(1)尊重的原則

尊重是禮儀的情感基礎。隻有尊重才能使雙方融洽地相處、交流。有道是:

“敬人者人恒敬之,愛人者人恒愛之。”“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可以說,尊重是體現禮儀最直接的表現,也是處理人際關係的一項最重要原則。

(2)真誠的原則

真誠是對人對事的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是待人真心真意的友善表現。真誠和

尊重首先表現為對人不說謊、不虛偽、不欺騙、不侮辱。所謂“騙人一次,終身無友”,其表現為對他人的正確認識、相信他人、尊重他人;所謂心底無私天地寬,真誠的奉獻,才有豐碩的收獲;隻有真誠尊重方能使雙方心心相印,友誼地久天長。

(3)平等適度原則

平等在交往中,表現為不驕狂,不我行我素,不自以為是,不厚此薄彼;也不傲視一切,目中無人;更不以貌取人,或以職業、地位、權勢壓人;

而是應該處處時時平等謙虛待人,惟有如此,才能結交更多的朋友。適度的原則是交往中把握分寸,根據具體情況、具體情境而使用相應的禮儀。如在與人交往時,既要彬彬有禮,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熱情大方,又不能輕浮諂諛;要自尊不要自負;要坦誠但不能粗魯;要信人而不要輕信;要活潑但不能放縱。

(4)自信自律原則

自信是社交場合的一份很可貴的心理素質。一個充滿信心的人,才能在交往中不卑不亢、落落大方,遇到磨難不氣餒,遇到侮辱敢於挺身反擊,遇強者不自慚,遇弱者則會伸出援助之手。

(5)信用原則

言而有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孔子說:“民無信不立,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在社交場合,尤其要講究:一是要守時,與人約定時間的約會、會見、會談、會議等,絕不應拖延遲到;二是要守約,即與人簽訂的協議、約定和口頭答應的事,要說到做到,即所謂的“言必信,行必果”。故在社交場合,如沒有十分的把握就不要輕易許諾他人,許諾做不到,反落了個不守信的惡名,從此會永遠失信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