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王請講!”顯然那李淵也是屬於武癡一類,心中認準的事情,哪怕前方荊棘遍地也絕對不會退縮分毫。
“十年,青石道友,十年如何?若是我兒入了教門之後,不幸被派往前方戰場未死,能否給與我兒一個公平對決的機會!也算是本王的相求如何?”說完那太子竟然彎腰相求起來,一時之間夏青石感受到的乃是濃濃的父愛與賀蘭這個種族戰鬥不屈的堅毅品質,內心頗為的觸動,或許也正是這種族人之間的相互關愛,以及寧死不屈的堅強戰意才能支撐這個小部落與這戰亂之地強勢生存下來的終極緣由吧。
“殿下言重了,王子殿下習武資質如此之高,十年之後,或許早已超越青石了,對決不敢說,屆時可以切磋一二如何?”
聚會的鬧劇最後在太子的幹預下平穩結束,心結解開之後,之前的不快瞬間不在,夏青石與太子殿下從容離去到太子府敘話做客,而蘇三和多吉就成了一眾少年青年爭相圍攏交談的對象,畢竟都是一些富家公子哥,五國都是地處偏僻,遠離戰火,一眾公子哥生活安逸,對於外界之事知之勝少,一切的一切都是頗為的好奇。
蘇三的話語不多,隻是將夏青石的一應事跡委婉說了一些,尤其是夏青石與武者高手廝殺搏鬥的場麵有意無意間流露,直讓一眾貴公子小姐聽罷後脊骨直冒涼氣,紛紛不由得後悔之前自己的冒犯之舉,還真是一群不知所謂的晚輩,天不怕地不怕。
蘇三不善言辭,所說之言就已經有此如此震撼效果,多吉卻是童言無忌,仿佛是天生的演說家一般,手舞足蹈,如癡如醉,不一會其身旁就彙聚了數十道年青身影,紛紛全神貫注傾聽,深陷其中,完全入境,隨著多吉的話語代入感或悲傷,或惋惜,或恐怖,或熱血,直看的蘇三也是一陣愣神,仿佛第一次認識自己的這個小兄弟一般。
與蘇三的猶抱琵琶半遮麵不同,在多吉的述說中,夏青石完全變成了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從三兄弟第一次的見麵說起,夏青石為多吉出頭得罪匈奴人,到之後三兄弟被分配到六道門最為偏遠的區域開墾農田,夏青石帶著兄弟兩不認命,硬是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到後來在落霞山中一路修行,夏青石對於兄弟二人的磨礪與悉心照顧,還有之後進入戰區看到的一幅幅慘絕人寰的景象,以及夏青石多次出手解救眾人與危難之中的臨危不懼,搏命出手,尤其是著重講了夏青石與不少的武士高階和武者高階之間的對決,以及對於周邊悲慘危險情急環境的加重描述,將一眾公子哥小姐當真聽得好似身臨其境一般,熱血沸騰,對於夏青石本人的好感直線上升,哪還有一絲的不屑於抵觸感。
李淵雖然隔得遠,但武徒後期的聽力又豈是一般凡人可比?不用刻意圍攏聽,李淵也知曉了個大概,雖然麵上依舊無悲無喜,但內心卻當真震撼不已,自己的父皇隻是輕描淡寫,說這夏青石居然能夠以武士初階修為斬殺多名武士後期高手,但卻是不知道這夏青石還有如此豐富的過往,居然在武者高階的追殺下而多次不死,甚至還曾斬殺過對方的武者高手,武士這個級數,代國雖然是小國,但皇宮禁衛之中的將領也是不少,皆是此種修為,他們的實力,李淵心知肚明,可是武者。
武者那等高手輕易是不會出手的,但李淵卻是聽父親提起過,隨意一個武者其戰力遠超普通武士,甚至能夠以一敵十以一敵二十也不為過,根本就完全不在一個層次。而夏青石卻以武士初期修為有如此擊殺敵對武者的戰績,雖然其中還有外力相助的緣故,不過僅是這一恐怖結果就足以讓一眾武士汗顏和欽佩,就更莫提自己一個小小的武徒了,更何況據那蘇三和多吉的證言,似乎那夏青石在武徒級數就已經能夠力敵擊殺武士高手了,遠非自己這井底之蛙可比。
“如此一生的大敵才有人生追逐的動力,我賀蘭男兒決然不會退縮,從今日起,夏青石你就是我李淵之後十年的追逐目標,一定要在十年之內趕超你,展現我賀蘭男兒的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