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福禍相依(1 / 2)

劉銘以念控筆,隨後宣紙上也多了一行行娟秀的文字,至於其上首先題筆三個大字:蜀道難。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

百步九折縈岩巒。捫參曆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谘嗟。

當閬中縣令以舌綻春雷誦讀完這一首《蜀道難》後,這雄壯之詞正符合趙成宇行軍打仗之人的胃口,至於其他儒士,對於此詞文采的讚賞自然不言而喻。

好詞出現,整個場麵都有些靜怡,當閬中縣令誦讀完這首詞,隻覺餘音嫋嫋,眾人一時間都浸入這種意境,場麵竟然像是出現了短暫的延遲。

閬中縣令也是飽讀之士,舌綻春雷讀完一遍後,自己又再次心中默讀,每次讀到蜀道難的感歎之時,就稱歎一回,直到這位閬中縣令在‘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這裏又稱歎一次時,場麵上不少文人武將才緩緩回過神來。

隻聽閬中縣令感歎道:“劉大人以豐富的想象、誇張、援引曆史故事、神話傳說等浪漫手法,描繪蜀道山川之險峻真是不遺餘力,下官佩服,佩服!”

艾呈瑞內心品讀完這首詞,也是微微點頭:“此次放浪形骸之外,倒是與‘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屬於同流之列,甚至是猶有過之。”

場下也響起了一片附和的聲音:“劉大人此文章“馳走風雲,鞭撻海嶽”,從蠶叢開國說到五丁開山,由六龍回日寫到子規夜啼,天馬行空般地馳騁想象,寫詩作文可謂是不拘一格,此篇文章,真的是妙不可言啊。”

“我覺得,是飛流驚湍、奇峰險壑,符合了劉大人的情感氣質,因而才呈現出飛動的靈魂和瑰偉的姿態。最主要的還是劉大人胸中文墨,書卷留香啊。”

“對,對....”

王桂看著讚美之聲不絕於耳,也是喜上眉梢,笑的合不攏嘴:“咱家謝過劉大人如此文章,想必董大人也會喜歡的緊。嗬嗬嗬嗬...”

那公鴨子嘴笑聲實在有些幹癟,好在劉銘自製力今非昔比。而且太監也有自己的難處,倒不是他想笑成那般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