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鄉試懸機(2 / 2)

“明白就好,為官者,切忌要本分,我相信你是個聰明人。”

達到豫章有些時日,劉銘知道現在如果再抓緊備考,無疑隻會讓自己緊張,而再複習效果不大。所以,除了每天按時讀寫儒家經義外,更多的時間就放在了閑逛和觀賞上,這樣不至於讓自己大考之前過於緊張,當然,主要摸清一些主要建築的路,比如豫章的學宮苑在哪裏,也算是提前熟悉考場。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逝,今日大早學宮院外,等到劉銘趕到地點,雖然清晨時分,但是早已人滿為患。劉銘耗些力氣才能擠進門前。

在衙役的隨身包袱檢查下,劉銘進入了學宮苑內,這座比吳門學宮院更加莊嚴的建築,左童隻能送到門前,遠遠的注視著劉銘進入學宮苑內。

學宮苑的作為鄉試的地方,無疑占地更加廣闊,因為參加鄉試的秀才之多,一郡秀才全都聚集在這一郡之地,況且,秀才到舉人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分水嶺,此處平時除了打掃外,都是戒備森嚴,一般很少有人能夠進入這裏,現在這裏更是五步一崗,十步一衙役兵。

劉銘仔細看了一眼自己的考牌,經過幾次考試,已經能很快找到自己的考試地點,然後背著裝有筆墨紙硯的書箱到達目的地。

劉銘找到自己的考房,考場規則和以前差不多,不過現在這氣氛,讓劉銘有些緊張,更有些激動,因為劉銘自己已經是天資舉人,再參加舉人考試無非掩人耳目,同時,如果再次金榜題名,那麼才氣洗禮又會怎樣?在閉目養神一小會後,本次監生考試的試卷終於發下來。

劉銘先是粗略的查看全文,其中包括貼經,墨義,策論,詩賦。

由於對這個策論題目很好奇,劉銘首先看的就是這個題目:戰國七雄同時並立,為何秦朝獨大,最後一統六國,聯合當今時政,借古驗今,針砭時弊。

這題如果著眼於七國時期秦朝因為商鞅變法那就大錯特錯,重點應該放在‘借古驗今,針砭時弊’的中心上來,隻不過,這鄧成作為揚州主考,送的七國圖到底是何意?莫非那醉酒秀才所言屬實?劉銘有些疑惑,不過很快醒悟,當下還是答題要緊,況且就算真的泄露,也僅僅一個題目,隻要文采出眾,恐怕也不是什麼大問題。隻不過劉銘現在還不太懂政治,況且隔著鄧成,也不知道真正幕後主使人,這一切恐怕沒有劉銘想的那麼簡單。

劉銘調整好心態,很快提筆,直接開始回答這策論一題:

六國論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國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棄。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於顛覆,理固宜然。古人雲:“以地事秦,猶抱薪救草,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

監考官處,鄧成正在和虞姬玄熱切的打著招呼,突然那主考官的印章劇烈的震動起來,鄧成有些驚疑:“這才開考十幾分鍾,何人引發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