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埋下禍根(1 / 2)

望著學宮院的大門,劉銘有些感慨。如果自己沒有想到那首《觀書有感》,或許現在的自己,已經成為一個空的軀殼。能不能來到這裏都是兩說。懷著無線的感慨,劉銘跨了進去。

課堂上,如今,吳門縣考試前十的童子,都被要求參加這培訓,好應對半月後,楚國揚州豫章郡和廬陵郡的‘童生交流會’。

劉銘仔細察看了四周,這裏除了王子威,李盛華等九個,遲遲沒有看到陸永的身影。

“李師,為何陸永遲遲不來?可是出了什麼事情?”劉銘詢問。

李學仁點了點頭:“突發隱疾,恐怕連童生交流會也不能參加了。”

“那我等身為同鄉,又有同窗情誼,理應前往探望一番。”

“理應如此,”李學仁點點頭:“陸永有你們這些同窗,應該高興,不過他已經回豫章了。等以後有機會再表達關懷吧,如今還是全力應對這次的童生交流會。”

這次交流會關乎各地學宮院的名譽,那可是揚名整個揚州的盛事,關注度也極高。

劉銘聽到陸永的情況,心中有了一絲明悟。

童生交流會主要考數理和推斷,說白了就是‘算術’,語言性質的就是‘對聯’,‘語言辨析’,‘對子’,‘詩賦’。這就是這個科舉時代隻注重儒家經典,治國安邦的悲哀。

算術大家都知道,那就是現代數學中的一種,不過作為注重考取儒家經典的科舉時代,那個時代的數學是十分落後的,這對一個現代上過高中數學的劉銘來說,無疑是小兒科。

李學仁在課堂上講解了幾個列題,比如其剛剛講解的有道古代數學題:我赴楚國揚州地,徒遇獵人數有七,一人身上掛七袋,一袋七鳥數整齊,一鳥七蛋緊相依,人與布袋鳥與蛋,幾何同時赴楚地?

這對於古代童生來說,由於科舉不考,但是生活中又有用處的東西,拿到文會上,自然讓不少童生抓腦袋。

這題目說白了,七個獵人,四十九個布袋,三百四十三隻鳥,二千四百零一個蛋,然後再相加。那就是答案。作為學過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求和的劉銘還知道,這可以寫成七,加七的平方,加七的立方加,七的四次方的和,明顯一等比數列求和。

於是在眾童生還在抓耳撓腮的時候,劉銘沉悶的搖了搖頭:“太簡單了”。

接下來就講解一些語言辨析的技巧,比如理解詩詞句組時,盡量剖析清楚,避免含糊不清,做到直鳴大意。

隨後李學仁繼續講解了些其他部分,終究有很多東西屬於這個世界,劉銘還有很多地方不明白,畢竟那時候的語文,數學,曆史,政治可不能和這裏的古代文化相提並論,所以聽的聚精會神。

豫章郡,郡守府上,承載陸永的馬車終於是到達目的地,馬車上那照顧陸永的管家一臉焦急。昨晚期間陸永醒過來一次,勉強說了句:“回,回舅舅家去。”於是從管家安排馬車道豫章,這位陸永陸公子,就一睡不醒。

這位老管家當時可是嚇壞了,一麵派人回去把事情報告給虞太守,一麵快速安排馬車,星夜兼程的就把陸永載回來。

楚國都城,成都,如今的韓鍾鉉也開始進行了一些小動作,一麵在些大型場合上不再輕言女兒的婚事,一麵也不再議論劉銘的過失,仿佛那退婚之事空穴來風,在韓家從未發生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