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做你自己(1)(1 / 3)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距今2500多年前,古印度有個小國叫做迦毗羅衛國,國王叫喬達摩·首圖馱那,他的名字的意思是“純淨的稻米”,因此人們稱他為“淨飯王”。淨飯王娶了鄰國天臂城善覺王的長女摩訶摩耶為妻,二人感情很好,但結婚多年,王後卻一直沒有生兒育女。直到淨飯王50歲、摩耶王後45歲時,王後才“偶然”懷孕。

據說,摩耶王後是由於睡眠中夢見一頭六牙白色大象騰空而來,從右肋進入了王後的腹中才懷孕的。王後自從懷孕後,心情非常愉快,再沒有憂慮與煩惱,更沒有發過怒氣,斷絕了貪欲和虛偽心情,每天隻是喜歡到幽靜樹林和水溪旁散步。

按照古印度的風俗,妻子頭胎分娩必須回娘家,丈夫不可同行。

結果摩耶王後在回娘家天臂城分娩的途中,經過迦毗羅衛城和天臂交界處的蘭毗尼花園時,感到有點旅途疲乏,就下轎到花園中休息。當摩耶王後走到一棵蔥蘢茂盛的無憂樹下,伸手去撫樹枝時,驚動了胎氣,就在樹下生下了太子。

太子降生的時候,天空仙樂鳴奏、花雨繽紛,諸天神拱衛。一時間宇宙大放光明,萬物欣欣向榮。天空直瀉下兩條銀鏈似的淨水,一條溫暖,一條清涼,來為太子沐浴(這也是佛教定為浴佛節的典故)。

太子剛生下來就能自己行走7步。太子每走一步,他的腳下就湧現出一朵蓮花。並且太子右手指天,左手指地,大聲宣稱: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緊接著,迦毗羅衛全國不斷出現吉兆:渾濁的河水變得清澈了,五穀豐登,花木繁茂,人與人之間也變得和睦了。不僅與太子同日出生的孩子,母子都十分健康,就連同日降生的牛、馬,也都十分健壯,連一根雜色鬃毛都沒有。

淨飯王聽到摩耶王後在蘭毗尼花園生下了太子,高興萬分,立即帶領眾多的宮女侍臣,車馬和特製的華麗的大轎,趕到蘭毗尼花園,將王後和太子接回皇宮。太子誕生後的第5天,淨飯王請了許多全國 有名望的學者來為太子取名。經過討論,大家一致同意太子應取名叫喬達摩·悉達多——也就是我們熟知的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

和許多故事一樣,釋迦牟尼的降生也帶有明顯的神話色彩。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從中領悟做人的思想和精神。比如佛祖剛剛降生之即便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乍聽起來倒像是出自武俠小說中的魔教教主之口,實際上卻是我們的理解過於表麵化了。

“唯我獨尊”中的“我”,並不是指個人的小我,而是廣大眾生的大我,是指大千世界的每一個人。佛祖是在開釋我們: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

在這個世界上,“我”是最重要的,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一切的一切都要以“我”為根本,為主導,而不必聽命於任何人或任何所謂超乎人的神。在這個因果相循的世界裏,你的行為決定了你的命運。每個人都應該不受任何影響、任何牽製、任何牽絆的活著並追求更好的生活,既不傷害他人,也不壓製自我。想一想,當你擺脫了各種物欲、迷惑和假象的束縛,還有什麼能夠控製你?那不就是唯“我”獨尊嗎?

當你覺悟到了這一點,你也可以對著天地大喊一聲“天上地下,唯我獨尊”!

“我”是一個境界中的自我,而不是我們平常說的自我,自私。這個世界能左右自己的人就是“我”,而受命於別人,凡事以別人為中心的人永遠也成就不了大的成就。舍棄那些世人眼中所謂的欲望和誘惑,你就能掌控自己的命運,就能讓自己成為獨一無二的人。

這個社會上有太多沒有主見的人,他們總是愛聽從於別人的意見或是想法,然後去執行。這樣的人往往被束縛著,牽絆著,所以不會有太多的追求,這就造就了很多無能的人。他們被各種欲望,誘惑和假象蠱惑著,失去了生命應有的價值。而那些能以自我為中心,凡事有自己的主見,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不受製於人,他們大都能取得一些很好的成就,這就是他們的看得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人。

“唯我獨尊”是一種自信,並不是我們眼中的所認為的以自我為中心的私欲。這是一種境界,一種生活的智慧。敢以這樣姿態生活的人 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人,他們的目光遠大,自信息十足,不受別人思想的左右,所以,他們一般都能成就大事。

所以,在我們的生命曆程中,不要讓被人左右自己,一切要以“自我”為中心,相信自己才是最棒的。這個世界上,每一個生命都有它存在的意義,也有存在的價值,不要總是懷疑自己,要讓自己活出真正的自我。不要被那些世俗所束縛,讓自己的心聲真正的展示出來,你會有一個不一樣的人生。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唯我獨尊!”

你的命運誰主宰

一位遊方僧人前往一位施主家化緣,發現施主正在進行當地特有的祈神儀式:前額上塗滿了牛黃,頭頂上戴著貝殼,手上拿著毗勒果,態度非常恭敬。

遊方僧見了很不解,便詢問:

“你在幹什麼?”

施主說:

“我要祈神。”

“祈神能得到什麼好處嗎?”遊方僧追問。

“當然了,我聽人說隻要心誠,將死的可以存活,被綁的可以解脫,挨打的能被寬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