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茶館(1 / 2)

話說那天,建州城被黃巢的起義軍攻占。上千名的士兵出走建州城,途經吉苑裏,駐留鳳凰山腳下歇息。幾位裏人見了,趕緊去告訴了裏正張仲良。

“大人,不好了,匪軍又回來了,就在,就在山腳下。”

“什麼,你們可都看清楚了?”

“這個,沒看清楚,太可怕了。”

“我覺得好像和上次的不大一樣,這次他們軍服的顏色要顯得鮮豔一些。”另一個裏人說。

“他們有沒有打著什麼旗號?”

“沒有旗幟,隊伍顯得非常的散亂。”

“對了,我看到普通士兵衣服的背麵上都有一個李字。”

“李字,你確定那是一個李字?”

“哪能錯,我雖然認不得幾個字,但是這當今皇帝的姓,李字還是知道的。”

“如果是李字,那就是副史李大人的城防兵啊。走,幾位鄉親陪我一起去見見他們。”

張仲良於是在幾個裏人的帶領下,見到了那上千名的士兵。隻見其中一半的士兵都受了傷,另一半也是精疲力竭,沒有了鬥誌。

“各位將士,可是來自建州城?”

“沒錯。”一個領頭的說。

“不知建州城現在情況如何?”

“還能怎樣啊,已經被匪軍給占領了,所以我們才逃亡出城了。”

“那城裏的大人們呢?”

“唉,刺史大人早就棄城而逃了,而副使李大人在戰亂中被殺了。”

“難道各位將士就打算這樣棄城離去,把建州城拱手給了匪軍?”

“我們也想把城給奪回來呀,大部分兄弟家裏的妻兒老小都還在城裏,也不知道是死是活。可是我們憑什麼打敗那幾萬兵馬的匪軍。”說著,許多士兵地哭啼了起來。

“那各位將士準備何去何從呢?”

“我們也隻能走一步算一步了。請問這裏是什麼地方,從這個方向是去哪兒?”

“這個地方叫吉苑裏,從這個方向去就是建溪的源頭。”張忠良想了想,說道:“我是這的裏正。實不相瞞,那匪軍在去建州城之前途經此地,我的兒子死在了匪軍頭目黃巢的刀下。”

“裏正大人,你有什麼話就直說吧。”

“如果各位信得過下官,不妨就在這鳳凰山中落腳養傷,我們吉苑裏的所有裏人們為你們提供食物和藥品,一定力保各位將士的性命。這些天,我正在向汀州方麵求援,等到援兵來了,我們一起把建州城給奪回來。”

“大人,我們雖然是逃兵,但絕不是貪生怕死之徒。一切就聽大人的安排。”

於是在裏正張仲良的幫助下,上千名城防士兵藏匿在了鳳凰山中。

張仲良在張天死後,對這個世道也是到了絕望的地步。麵對眼前這些逃亡的士兵,看著家園建州城被匪軍占領,他無法想像城內的老百姓正遭受怎樣的迫害。此時,他已經豁出去了。張仲良叫來了徐歸範,說:

“歸範啊,張天死了,今後我們張家這一家老小,可就指望著你來扶持了。”

“裏正大人,你放心,別說張天是我親姐夫,就算沒這層關係,我和張天自小就是拜過把子的好兄弟。張天為什麼而死,我心裏最清楚不過。”

“好孩子,張天有你這樣的兄弟是他的福氣。我已經老了,現在也想明白了。這吉苑裏,那建州城,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方,是我們的家園,家園不能丟啊。明天,我會號召裏人們,和那些逃亡的士兵們一起,奪回我們的家園,和匪軍們拚了,誓與家園共存亡。”

徐歸範噗通一聲跪了下來,眼淚奪眶而出,說:“大人,聽了你這番話,張天在九泉之下會很開心的。”

“歸範啊,我老了,這領兵事情恐怕有心無力啊。”

“大人,我徐歸範聽從你的調遣,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於是張仲良一方麵聯絡汀州方麵請求刺史派兵支援,另一方麵,讓徐歸範整頓從建州城逃出的士兵。徐歸範有過從軍經驗,很快將逃散的士兵整頓成一支軍隊。

而汀州方麵,刺史唯恐黃巢來襲,竟拒絕支援建州。官府不管,汀州的老百姓難道就眼睜睜任憑北方的匪軍殺害自己的親鄰,然後等著匪軍來毀滅自己的家園?不!這個說不的人不是什麼久經沙場的大人物,而是一個年過三十的屌絲平民,他就是九龍茶館的掌櫃,他的名字叫陳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