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讀了遍,張暉跟著默念了一遍,沒用,沒有眩暈感,沒有一點動靜。張暉穿越回去的想法落空了。他思考著,如果不是什麼穿越咒語,那可能是某個東西。對了,手稿,當初他看見手稿就會感到頭暈目眩,一定是那個手稿把他弄過來的。他一邊想著,一邊繼續認真聆聽,希望可以從談話中知道自己現在所處的時空。
“對了,相公,你們家以茶為業,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跟我說說吧。”
“是從我的太爺爺開始的,當時是唐貞元年間。”
張暉聽到這兒,大吃一驚!什麼?父親的太爺爺生活在唐貞元年間。從太爺爺到太孫,不過四代,一百年之久。也就是說,張暉的靈魂從現代穿越過一千多年到了唐朝末年。張暉心想,也罷,反正都是穿越,時間越久興許還新鮮些,在記憶中,這個時間還是三坊七巷興起的時候。哎,就是希望空間上別穿越太遙遠了,他想看看這個時候的三坊七巷是個什麼樣子。萬一穿越到了長安,這古代沒飛機沒火車的,想去看一眼都不方便。
“相公,那冊家傳的《茶經》手稿,就是從你太爺爺開始的吧?”
《茶經》手稿!張暉突然喜出望外,平複了剛才落空的心情。心想,隻要《茶經》手稿在這裏,他就還有希望穿越回去。張暉豎起耳朵,仔細聆聽了起來。
父親自豪地說道:
“是的,娘子。當年,我的太爺爺隻是一個小男孩,我們鳳凰山一帶還沒有開設茶焙,我們張家也隻是普通種地的茶農人家。那天,年近古稀的茶聖陸羽途經鳳凰山,借宿在我們家。陸羽覺得我太爺爺天資聰明,就拿出隨身攜帶的《茶經》手稿,教我太爺爺誦讀起來。陸羽臨別前,拿出了一粒珍貴的茶種,並和我太爺爺一起在鳳凰山頂種下了茶種。陸羽走後,我太爺爺在陸羽的床榻邊發現了那冊《茶經》手稿。太爺爺不知道這手稿是陸羽無意落下了,還是有意留下的。他拿著《茶經》手稿朝陸羽離去的方向追出了十幾裏路。路的前方仍然未見陸羽的蹤影。太爺爺隻好將《茶經》拿回家中,並視作寶貝般研讀了起來。起先,他隻是將經中的字一一識得,而後才研習起經中之道來。”
“後來呢,後來呢?”母親問,張暉也在心裏默問,幾乎和母親同時。
“後來,經過十餘年的時間,太爺爺和鳳凰山頂那株茶樹一樣都進入了青壯之年。他也終於悟得那經中之道。從此,太爺爺決定以茶立業,開設茶焙,並號召吉苑裏的裏人們一起種植茶樹和從事茶葉加工生產。幾年後,我的太爺爺率先成為吉苑裏的種茶、焙茶大戶,享名一方。鳳凰山一帶從此盛產茶葉,茶園和茶焙規模逐年擴大。因地處建溪流域,又隸屬建州管轄,所以我們所產茶葉稱建茶,享譽四方。這樣的成績,受到了建州刺史的表揚,並上報給了福建觀察使。我太爺爺的帶頭作用自然功不可沒。因此,觀察使在鳳凰山設置特別行政區吉苑裏,我太爺爺被提拔為吉苑裏的裏正。太爺爺帶領吉苑裏的裏人們在鳳凰山的山腰間建起了一座茶祠,供奉茶聖陸羽。那冊《茶經》手稿被當作聖經一樣懸置於祠堂。得益於太平盛世,近百年來,我們吉苑裏人丁興旺,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福建觀察使!從父親口中聽到福建兩個字,張暉鬆了一口氣,還在福建。隻是建州這個地方,張暉並沒有聽說過,或許是某個地方的舊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