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凡事不必太認真(1 / 1)

在一本書上看到了這樣的一段話,覺得寫得蠻好的:“生活中充滿了許多遺憾的東西,你也可以稱之為‘缺陷’,但我卻喜歡叫它‘生活’,是的,這就是生活,不幸的是,有些人有意無意地拒絕它們,試圖製造一種純淨水般的理想生活,常言道: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而無徒。這樣的生活會好嗎?何況,它根本就不存在。”人活於世,要有多少欲求,便有多少煩惱。無欲無求,也就無煩無惱了。所以生活中凡事不要太當真,能過就過,別人怎麼做不要管,管好自己就好。人生福禍相依,變化無常。少年氣盛時,凡事斤斤計較,錙銖必究,這還有情可原。一個人年事漸長,閱曆漸廣,涵養漸深,對爭取之事應看得淡些,凡事不必太認真,順其自然最好。如果少年就能如此,那就可稱得上少年老成了。

話說師徒二人東遊,來到一個地方感覺腹中饑餓,師傅就對徒弟說:

“前麵一家飯館,你去討點飯來。”徒弟領命就到了飯館,說明來意。

那飯館的主人說:“要飯吃可以啊,不過我有個要求。”徒弟忙道:

“什麼要求?”主人回答:

“我寫一字,你若認識,我就請你們師徒吃飯,若不認識亂棍打出。”徒弟微微一笑:“主人家,恕我不才,可我也跟師傅多年。漫說一字,就是一篇文章又有何難?”主人也微微一笑:“先別誇口,認完再說。”說罷拿筆寫了一“真”字。徒弟哈哈大笑:“主人家,你也太欺我無能了,我以為是什麼難認之字,此字我5歲就識。”主人微笑問:“此為何字?”徒弟回答說:不就是認真的“真”字嗎。店主冷笑一聲:“哼,無知之徒竟敢冒充大師門生,來人,亂棍打出。”徒弟就這樣回來見老師,說了經過。大師微微一笑:“看來他是要為師前去不可。”說罷來到店前,說明來意。那店主一樣寫下“真”字。大師答日:“此字念‘直八’。”那店主笑道:“果是大師來到,請!”就這樣吃完喝完不出一分錢走了。徒弟不懂啊,問道:“老師,你不是教我們那字念‘真’嗎?什麼時候變‘直八’了?”大師微微一笑:“有時候的事是認不得‘真’啊。”凡事不必太較真,就像夫妻生活來說,夫妻二人日日見麵,天天生活在一起,可又是完全獨立的兩個個體,摩擦與矛盾就是在所難免的了。那麼這樣的生活就存在一個凡事不必太認真的問題。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作為夫妻,食的是人間煙火,誰也不可能完美無缺,所以雙方都應當學會寬容對方的缺點,隻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就不要求全責備,該裝糊塗就裝糊塗,該和稀泥就和稀泥。對方無意間帶給你的小小傷害或不悅,不要放在心上或掛在嘴邊,過去了的事就讓它過去。適時地寬容對方,可以消除婚姻中的煩惱。

婚姻的密碼在於“求大同,存小異”。有人比喻夫妻就像兩塊拚在一起的木板,雙方的結合並非天衣無縫,質地和紋路也不盡相同。夫妻不會像兩滴水一樣,他們在性格、愛好、生活方式上都存在著差異,任何一方都不能用自己的特點去消滅對方的特點,也不能按照自己的標準去塑造對方。夫妻雙方應允許各自保留一塊獨具特色的“自留地”。

凡事不必太認真,如果太較真,由於人是相互作用的,你表現出一分敵意,他有可能還以二分,然後你則遞增為三分,他又會還回來六分……

把敵意換成善意,你會有多麼大的收獲。當“冤冤相報何時了”的雙負,能成為“相逢一笑泯恩仇”的雙贏時,不是人生最大的成功嗎?

對周圍的環境、人事,假如你有看不慣的地方,不必棱角太露,過於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喜怒不形於色,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凡事不必太較真,不要求全責備,該裝糊塗就裝糊塗,才是瀟灑的處世哲學。